
我生女兒的時候是剖腹產,現在女兒已經七歲多了,現在我基本上沒有什么月子病,這得益于我產后恢復的好,剖腹產后的月子更應該引起重視,寶媽們主要要做好以下9點。
產后第一周的護理
一般情況下,剖腹產要住院五到七天左右,所以在頭一周是非常重要的,寶媽們要做好以下四點。
第一,要盡早下床,剖腹產和順產有很大的不同,刀口有十厘米左右,有的寶媽第一次下床就用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下床活動可以讓腸胃功能盡快恢復,還能防止腸黏連和下肢靜脈血栓,對產后的恢復很有幫助。
第二,寶媽要盡快排氣,排氣后腸胃會恢復正常功能,也預示著寶媽能夠進食了,排氣越晚,寶媽進食越晚,體力遲遲不恢復,下奶也很慢,所以排氣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盡量不要依賴尿管,剖腹產手術之前,醫生就會給寶媽插上尿管,一直到產后下床前,一直都會依賴尿管,但尿管不宜長時間使用,會引起尿路感染,被產后恢復增加麻煩,
第三,飲食,剖腹產的媽媽飲食要特別注意,盡量喝一些促進排氣的湯。一開始也不要大補特補,要循序漸進。
第四,寶媽要及時換藥和消毒。
住院期間,護士每天都會給寶媽換藥和消毒,寶媽回到家以后也要注意傷口,不要擠壓到,不要總是抱孩子,最好臥床休息,避免肚子收到二次傷害,影響傷口愈合。
剖腹產媽媽不想落下月子病,除了以上四件事之外,下面的5件事更為重要,尤其在產后的前三個月,要特別的注意。
第一,情緒問題
媽媽孕期和產后體內激素會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加上角色的轉換,身體的不適,情緒上難免會感到孤獨無助和痛苦,所以,照顧好情緒是產后恢復的最重要的一步。
要避免婆媳矛盾,婆婆要擺正自己的位置,能夠勝任帶娃的工作是最好,如果勝任不了,老公要及時做出調整,最好在產前就雇好月嫂,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媽媽省心和安心,情緒也會非常愉快。
第二,不要過度勞動
孩子出生后體重會快速增加,媽媽每天喂奶和抱孩子也是一項巨大的體力勞動,尤其是晚上,一個人照顧孩子,頻繁地起夜,也會影響產后的恢復。
還有的媽媽做完月子就開始做家務,累得腰酸腿疼,很多媽媽腰疼的毛病就是這時候落下的,其實這是得不償失的,該休息的時候就要臥床休息,把帶孩子任務交給家人,自己身體恢復好了,帶孩子才會事半功倍。
第三,科學使用育兒工具,現在科技發達了,帶孩子也要講究省心省力,比如一些比較好用的腰凳,嬰兒車,防止寶寶亂爬的圍欄等等,都會為媽媽減輕很多負擔。
第四,避免性生活
順產和剖腹產同房的時間是不同的,尤其是剖腹產的媽媽,同房時間要適當延后,產后三個月盡量不要同房,以免引起交叉感染,讓媽媽罹患婦科疾病,加上月子期間抵抗力低,容易滋生細菌,影響產后的恢復。
第五,月子期間不要著涼
做月子時可以適當地開窗通風,也可以洗澡洗頭,但前提是要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媽媽盡量不要去觸碰冷水,以免涼氣聚集體內,產生月子病。
月子病多數來源于勞累和情緒上的創傷,媽媽身體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還要對寶寶進行營養上和體力上的輸出,身體就會虧損嚴重,所以,如何輕松帶娃才是避免月子病的最根本原因。
更多相關建議:
剖腹產產后怎么快速恢復不落病,依照我的經驗來看不太可能。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你有一個誤區,那就是產后恢復是一個過程,不可能快速恢復的。不然很有可能留下健康隱患的。那么剖腹產產后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一、剖腹產坐月子的注意事項:
1、下地活動時間
一般在分娩2—3天后也能下地活動了,可以根據身體恢復情況適當調整。
2、飲食注意事項:
(1)術后第一餐(一般在術后6小時):宜服用一些排氣類食物(如蘿卜湯等),以腸道排氣作為可以開始進食的標志。
(2)產后第一天:一般以蛋湯、米湯等流質食物為主,忌食牛奶、豆漿、大量蔗糖等脹氣食物,分6-8次給予。
(3)產后第二天:如果感覺身體狀態還好,可以適當吃一些稀、軟、爛的半流質食物,如稀粥、湯面、餛飩等,
(4)產后第三天:經過前兩天的調整,寶媽依然不能大意,如果此時吃大補的食物,很容易漲奶。此時應該補充優質蛋白質,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總得來說剖腹產第一周產后飲食原則是,促進傷口愈合為主,所以在飲食上,應講究營養豐富,口感細軟,易消化,少食多餐。食譜推薦:蘿卜湯、陳皮粥、小米紅糖粥、山楂粥、麻油豬肝、山藥薏米粥、甜糯米粥、紅豆湯、西紅柿雞蛋湯
二、剖腹產恢復過程需要重點注意事項:
1、注意傷口護理
一般來說術后傷口有時候會發癢。我媳婦也是剖腹產,術后恢復過程中,想用束縛帶。但是傷口特別癢。導致也沒有用成。剖腹產寶媽要注意不能摩擦到傷口,特別是喂養寶寶和穿衣時,這時候建議寶媽最好穿著長款的哺乳背心,不僅方便哺乳,背心的款式還可以呵護腹部,而且面料比其他外衣柔軟,不用擔心摩擦到傷口。
2、配合護士做好腹部按壓
那會陪媳婦術后復查時,聽周圍的寶媽說過,腹部按壓確實比較疼。可是就算再難忍,也要盡量配合醫生,壓腹的動作有利于恢復。
3、注意下床活動
多數剖腹產寶媽手術之后喜歡臥床休息,因為稍微一挪動就會牽扯到傷口,實在疼的不想動。但是如果大夫同意下床時,應該盡可能堅持。
剖腹產寶媽恢復好與壞,多數和坐月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特別是傷口的護理。當度過42天以后,剩下身體恢復也就是慢慢調養的一個過程。最后還是想提醒你一句,身體恢復需要一個過程,切不可著急。以免留下健康隱患。
不知道我的回答,是否解決您的疑問,如果還有疑問,歡迎留言,留言必復。
更多相關建議:
剖宮產術后首先要適當下床活動以增加胃腸蠕動,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防止腸粘連,也能減少下肢靜脈血栓的發生。術后6小時后可以進食流質飲食,排氣以后可以半流質飲食,大便后可以正常飲食。注意營養均衡,保證足夠的熱量,多吃新鮮蔬菜、蛋、奶以及豆制品,適當進食湯類保證足夠充足的奶量,適當補充鐵劑、維生素,推薦補鐵3個月。盡早拔除尿管,剖宮產術后第二天應該酌情地拔除尿管減少尿路感染。術后要常規的使用縮宮素促進子宮復舊。同時注意預防血栓的形成,孕期和分娩期血液處于高凝的狀態,剖宮產術后孕婦因為疼痛懼怕活動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增加,因此建議采取適當的措施。首先要鼓勵病人適當下床活動,再根據產婦有無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給予個體化治療,可以穿彈力襪、使用間歇性的充氣裝置。多飲水、適當活動,還有使用低分子肝素預防血栓的形成,最后需要注意室內的通風以及良好的衛生習慣。
更多相關建議:
剖腹產需要住院五到七天時間,在產后這一周住院時間內,剖腹產怎么做才能恢復好呢,相信大多數準備剖腹產的準媽媽們都有這個疑問,剖腹產跟傳統生產本質不同,所以要想剖腹產恢復的好,還得另辟蹊徑。
首先,一定要做的是盡早下床,盡早下床可以增強胃腸蠕動,快速排氣,還能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對后期恢復很有幫助。
再者就是盡快排氣,不要依賴尿管,排氣就意味著可以進食,自主排尿會很大程度上降低尿路感染的風險,最后就是飲食了,對于剖腹產的媽媽來說飲食要特別注意,初級盡量先不要大補,注意循序漸進即可。
更多相關建議:
想要剖腹產坐月子不落毛病,首先在做完剖腹產的24小時內不要下地走動,一定要躺在床上,避免抻到刀口導致術后感染的情況發生,過了24小時之后要適當的下地活動,避免發生粘黏的情況,而且必須在排氣之后才能正常的飲食,否則很容易導致腹脹,影響產后的恢復。剖腹產坐月子還要注意飲食要多樣化,可以適當的多食用含高熱量、高蛋白且易消化的食物,不要食用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衣服要穿寬松舒服一點的,不要穿緊身的衣服,避免勒到刀口,影響刀口的恢復等。剖腹產對產婦的身體比順產對產婦的身體傷害大,在產后恢復的速度也比不上順產,所以在坐月子期間需要更加的注意,一定要多休息不要勞累,睡眠也一定要充足,營養要豐富,保持心情的舒暢,在產后42天要進行復查。
寶寶出生以后,能夠堅持母乳喂養,給寶寶堅持喝母乳是最好的。斷奶以后添加奶粉,我給我家寶寶選的是接近母乳的德愛白金奶粉,一直喝的從國媽保稅區發的奶粉,海關監管發出,寶寶一直喝的不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