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分叉是指排尿時尿線分叉,其發生與下尿路(膀胱、尿道)排尿功能障礙有關,當發生膀胱收縮功能受損、尿道梗阻等情況時,尿流不暢,就會分叉。具體原因如下:
生理性原因
-
性生活后:男性射精后,部分精液殘存在尿道中,海綿體充血尚未完全消失,可能會引起尿流不暢,從而出現尿分叉的現象。
-
清晨第一次排尿:夜間膀胱積存的尿液較多,排出時腹壓較大,容易形成尿分叉現象,尤其是尿道內殘留精液時,這種情況更易發生。
-
憋尿時間過長:膀胱過度充盈時,排尿壓力增大,可能導致尿線分叉。
-
腹壓增加:在排尿時,如果腹壓突然增加,如用力排便或咳嗽,也可能導致尿液排出時受到壓迫,形成分叉。
病理性原因
-
前列腺疾病
-
前列腺增生:常伴尿頻、尿急、夜尿增多。增生的腺體對膀胱出口產生壓迫,導致尿道管腔不光滑、局部突起或受壓變形,從而引起排尿分叉。
-
前列腺炎:由于炎癥刺激會導致局部組織腫脹,壓迫尿道,進而影響正常的排尿功能,所以可能會出現排尿分叉的癥狀。前列腺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但也可能與真菌感染或其他原因有關。
-
-
尿道疾病
-
尿道狹窄:常有尿道外傷或經尿道醫療操作的病史,表現為排尿困難、尿線變細等。尿道狹窄會使尿液流動路徑變窄,當尿液流速發生變化時,就會出現排尿分叉的現象。手術是治療尿道狹窄的主要方法,包括內窺鏡下尿道擴張術、尿道切開術等。
-
尿道結石:當結石梗阻于尿道內時,尿液排出時會受到結石的阻擋,形成分叉。此外,尿道結石還可能伴有尿道疼痛、血尿等癥狀。對于較小的尿道結石,可通過大量飲水促進其自然排出;若結石較大,則需考慮經尿道取石術的方式進行處理。
-
尿道口囊腫:尿道口囊腫是位于尿道口旁的良性病變,通常由尿道旁腺導管阻塞引起液體積聚形成。當囊腫增大壓迫尿道時,會引起排尿困難和尿液分叉的癥狀。針對較大的囊腫,可能需要手術切除以解除對尿道的壓迫。
-
尿道炎:尿道炎是由淋球菌和非淋球菌感染引起的尿道黏膜炎癥。此時會導致尿道黏膜受損,影響正常的排尿功能,所以會出現尿液排出不暢的現象,還可能伴隨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患者可遵醫囑服用阿奇霉素片、羅紅霉素分散片等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
-
-
膀胱疾病:如膀胱炎,由各種原因導致的膀胱壁炎癥,通常伴隨尿頻、尿急、尿痛以及尿液渾濁。炎癥會引起膀胱肌肉痙攣和收縮,從而導致尿流變弱或中斷,形成分叉。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口服環丙沙星緩釋片、鹽酸洛美沙星分散片等藥物緩解不適癥狀。
-
其他:如包莖、包皮過長,在排尿時可能會堵塞部分尿道外口,從而引起尿分叉;部分男性可能存在先天性生理結構異常,如尿道下裂、陰莖彎曲等,這些異常結構可能導致尿液在排出時受到阻礙,形成分叉;輸尿管下段梗阻指由于外源性壓迫、先天畸形等原因導致輸尿管下端狹窄或閉塞,造成腎盂積水、腰痛、尿頻、尿急等癥狀,當存在梗阻時,尿液流動受阻,可能導致尿液分叉。
建議
如果尿分叉伴隨以下一種或多種癥狀時,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
伴有尿頻、尿急、尿痛;
-
伴尿道異常分泌物;
-
伴排尿費力、排尿等待、排尿困難等排尿障礙;
-
伴膿尿(尿液中含有大量變性的白細胞);
-
伴發熱;
-
伴有神經系統癥狀,以及腰痛,血糖、尿糖增高等等;
-
長期存在的尿分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