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分叉是指排尿時尿線分叉,即尿液在排出時分成兩條或多條細流。這可能是由于尿道受到阻礙或者尿道口變形所致。尿分叉的發生與下尿路(膀胱、尿道)排尿功能障礙有關,當發生膀胱收縮功能受損、尿道梗阻等情況時,尿流不暢,就會分叉。
尿分叉的常見原因
-
生理性尿分叉:
-
憋尿時間過長,膀胱內壓力大,使尿道口形態暫時改變。
-
性生活后,部分精液殘存在尿道中,海綿體充血尚未完全消失。
-
清晨第一次排尿,膀胱內壓力大,尿排出時沖擊的力量大,使尿道口的形態暫時改變。
-
-
病理性尿分叉:
-
前列腺增生:常伴尿頻、尿急、夜尿增多。
-
尿道狹窄:常有尿道外傷或經尿道醫療操作的病史,表現為排尿困難、尿線變細等。
-
尿路結石:如尿道結石、膀胱結石。
-
包莖、包皮過長、尿道外口粘連等。
-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腦血管病、椎間盤突出壓迫脊髓等導致排尿動力不足的疾病。
-
尿道炎:尿道黏膜受損,影響正常的排尿功能。
-
尿道口囊腫:囊腫增大壓迫尿道時,會引起排尿困難和尿液分叉的癥狀。
-
尿分叉的常見癥狀
-
生理性尿分叉:
- 通常為一過性出現,不伴其他癥狀,再次排尿后尿線即恢復正常。
-
病理性尿分叉:
-
尿頻、尿急、尿痛。
-
排尿費力、排尿等待、排尿困難等排尿障礙。
-
膿尿(尿液中含有大量變性的白細胞)。
-
發熱。
-
伴有神經系統癥狀,以及腰痛,血糖、尿糖增高。
-
尿道口灼熱、紅腫。
-
血尿,常見于尿道結石、泌尿系統腫瘤等。
-
尿線細或排尿不暢,常見于前列腺增生、尿道狹窄或異物等。
-
尿分叉的治療方法
-
生活方式調整:
- 減少飲酒、咖啡因攝入。
- 避免憋尿、久坐,忌辛辣刺激食物。
-
膀胱訓練:
- 定時排尿及盆底肌肉鍛煉。
-
盆底肌鍛煉:
- 提肛運動增強盆底肌肉力量。
-
藥物治療:
-
抗膽堿藥:如阿托品,降低膀胱括約肌的張力。
-
α受體阻滯劑:如坦索羅辛,松弛平滑肌,改善尿道阻力。
-
抗生素:如頭孢克肟、鹽酸左氧氟沙星等,用于治療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
-
手術治療:
-
包皮環切術:用于治療包皮過長。
-
尿道擴張術:用于治療尿道狹窄。
-
經尿道內切開術:用于治療重度尿道狹窄。
-
經尿道囊腫電切術、開放性囊腫切除術:用于治療尿道口囊腫。
-
經皮腎鏡取石術、輸尿管鏡取石術:用于治療尿路結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