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寶積食調理脾胃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見且有效的方法:
一、飲食調理
- 調整飲食結構
- 減少單次進食量,增加進食次數:有助于減輕寶寶腸胃負擔,促進消化。例如,將原來每餐的量適當減少,增加為每天5 - 6餐。
- 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小米粥、南瓜粥等)、面條、蔬菜泥(胡蘿卜泥、菠菜泥等)、水果泥(蘋果泥、香蕉泥等),避免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等)。
-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 放慢進食速度:父母應注意控制寶寶的進食速度,避免進食過快造成胃腸道負擔,長時間積食可能會影響脾胃功能。
- 規律進食:保證每餐時間較為固定,避免胃腸道受到不規則進食的影響,損害脾胃功能引起積食。
二、物理治療
- 腹部按摩
- 家長可以將掌心搓熱,對寶寶腹部進行順時針按揉,每天按揉2 - 3次,每次按揉15分鐘左右,能夠加快胃腸蠕動速度。
- 也可以用手掌面順時針按摩3 - 5分鐘。
- 熱敷:通過熱敷寶寶腹部,可促進胃腸道蠕動以達到消除積食的目的。
三、藥物治療
- 中藥
- 消食藥物:在醫生指導下,可給寶寶服用具有消食作用的中藥,如四磨湯口服液(組方中的木香能行氣止痛、理氣疏肝、健脾消滯;枳殼能理氣寬胸、行氣消脹,可治療小兒積食癥引起的腹脹、腹痛、啼哭不安、厭食納差、腹瀉、便秘等癥狀)、薏芽健脾凝膠(由山楂、大棗、薏苡仁、麥芽、萊菔子、白扁豆、山藥7種藥食同源成分合理配伍,能起到健脾益胃、化濕消滯的作用,對于小兒積食引起的食欲減退、腹脹腹痛等癥有較好效果)、保和丸(用于積食引起的腹脹、食欲減退等問題)、小兒復方雞內金咀嚼片(用于治療積食引起的腹脹、口臭、嘔吐等癥狀)等。
- 調理脾胃的中藥:如消食散、參苓白術散、健脾散等中成藥,以及焦三仙、焦山楂、姜厚樸、白術等中藥,可在中醫指導下煎服,有助于緩解脾胃虛弱引起的積食;蜘蛛香、毛大丁草、山梔茶等中草藥有助于調理脾胃。
- 西藥:常用甲氧氯普胺、枸櫞酸莫沙必利、奧美拉唑等藥物,通過促進胃腸動力,中和胃酸或抑制胃酸分泌,達到消除積食、腹脹等癥狀。
- 益生菌:適量補充益生菌,有助于調節腸道菌群平衡,促進消化。如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等。
四、中醫理療
- 推拿按摩
- 補脾經:位于拇指末節螺紋面,順時針推100 - 300次。
- 清胃經:位于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節,推100 - 300次。
- 按揉足三里:位于小腿外側下三寸,用拇指指端按揉30次。
- 按揉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用拇指輕輕按揉30 - 50次。
- 捏脊:讓小孩保持俯臥位,家長用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頂住小孩的皮膚,向前推移,提拿皮肉,推動至大椎穴(當我們低頭,后面頂起一個高高的骨頭的下方即是)兩旁,可以起到健脾助運、緩解積食的效果。
- 針灸:可在中醫操作下進行針灸輔助治療積食。
五、運動調理
- 根據寶寶的年齡和身體狀況,安排適當的戶外活動(如散步、跑步、玩耍等)或室內游戲,促進腸胃蠕動,加速消化。
- 對于能夠行走的寶寶,可在飯后到戶外散步,促進食物消化,預防積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