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為了降低LDL-C水平,可以從生活方式干預、飲食調整和藥物治療等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具體的方法:
生活方式干預
- 健康飲食:
- 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如燕麥、玉米等粗糧,它們富含的纖維素能清除體內多余的油脂,降低血清膽固醇并軟化血管。
- 多吃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三文魚等深海魚,其所含的脂肪酸能增加血液的高密度脂蛋白,抑制低密度脂蛋白。
- 食用具有降低膽固醇能力的食物,如黃豆(每天吃28克豆類食物,可降低10%的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連續兩個月可讓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濃度降低20%)、蘋果(每天吃兩個蘋果,堅持一個月,大多數人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都會降低)、大蒜(生吃或熟吃,降低膽固醇效果都好,其含硫化合物可直接抑制肝臟中膽固醇的合成)、洋蔥(有助于舒張血管、降低血壓、溶解血栓,不含脂肪,能抑制高脂飲食引起的膽固醇升高)、葡萄柚(其中的可溶性纖維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山楂(所含果膠是可溶性膳食纖維,有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等。
- 減少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如少吃動物內臟(動物大腦、肝臟和腸道等)、軟體動物(章魚和烏賊等)以及使用動物油烹飪的食物。
- 堅持運動:科學合理適當運動非常重要,運動的方式包括慢跑、騎車、打太極等有氧運動,有助于降低LDL-C水平。
- 控制體重:體質指數要保持在24左右,減少高熱量食物攝入,控制肥胖。
- 減少熬夜、避免大量喝酒、改善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等,這些都利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控制,甚至要篩查焦慮和抑郁等心理疾患。
藥物治療
- 他汀類藥物:能夠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但需注意可能出現的肌肉不適等副作用。主要針對高脂血癥及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者,對肌溶解高度敏感者慎用。
- 纖維酸類藥物:可調節血脂代謝,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并可能具有抗炎作用。主要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癥及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降脂治療,使用時應注意潛在的心血管效應。
- PCSK9抑制劑:通過阻斷肝臟中的一種酶的作用,促進LDL受體的再生,從而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用于經標準治療后仍無法達到理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目標值的患者,需監測肝功能,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 Bempedoic acid:在最大耐受劑量他汀類藥物的治療中加入bempedoic acid不會增高總體不良事件發生率,還會進一步顯著降低LDL-C水平,但bempedoic acid組導致停用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和痛風發病率顯著高于安慰劑組。
- 英克司蘭納(inclisiran):在臨床試驗中顯示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的效果。推薦劑量是284毫克,以1.5毫升溶液的形式皮下單次注射于第1天、第90天和之后每6個月一次。
其他
- 定期復查:定期復查血糖血脂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服用他汀類藥物要定期復查肝腎功能特別是肝功能,不能悶頭吃藥,要注意復查,發現肝功能異常,遵醫囑調整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