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眩暈(Vertigo)是機體對外界空間關系發生定向平衡障礙,產生外周或自身旋轉的主觀感覺。有時還可伴有眼球震顫、惡心、嘔吐、出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狀。眩暈與頭暈不同,頭暈患者只感到頭暈眼花,或眼前發黑、頭重腳輕等感覺,而無周圍景物旋轉感。眩暈主要多見于由迷路、前庭神經、腦干及小腦病變引起,亦可見于由其他全身疾患引起。
【病因】
(一)耳原性眩暈
主要見于內耳病變,也有一些外耳和中耳的疾病。
1.前庭器病變
如美尼爾病、迷路炎、迷路外傷、暈動病、前庭卒中(內聽動脈或前庭靜脈病變)等。
2.第8顱神經病變
如聽神經瘤、前庭神經炎。
3.腦干(前庭神經核區域)病變
腦炎、腦膜炎、腦動脈硬化、延髓空洞癥。
(二) 眼原性眩暈
屈光不正、青光眼、眼肌麻痹。
(三)軀體疾病引起的眩暈
高血壓、低血壓、貧血、頸椎病、低血糖等。
(四)顱內疾病所致的眩暈
顱內占位、小腦出血或血栓、腦動脈硬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偏頭痛、腦震蕩等。
(五)中毒疾病所致的眩暈
水楊酸藥中毒、奎尼丁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
(六)精神性眩暈
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癥。
【診斷要點】
(一)臨床表現
(1)起病急,常突然發生眩暈,一般病情較重,可持續數分鐘、數小時,甚者可達數天。有物體旋轉或自身旋轉錯覺,行動中可出現偏斜或傾倒。發作過程中意識清楚,常伴惡心、嘔吐、耳鳴、面色蒼白、出汗等。眼球可有水平性或水平兼旋轉性眼震。此種情況多見于前庭周圍性眩暈。
(2)眩暈感覺輕.常可忍受,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周、數月,甚至與原發病同始終。并有自身向一側運動,如前進中無意識地偏向一側方向或有頭重腳輕感,或意識障礙,常見眼球震顫。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癥狀少見。此癥多見于前庭中樞性眩暈。
(二)體征
1.眼震方向、形式
垂直性眼球震顫多見于前庭神經核損害,提示腦干病變;水平性或旋轉性眼球震顫多見于美尼埃病。
2.眩暈時聽力變化
無聽力障礙,排除位置性眩暈后,可考慮非耳原性眩暈;一側耳聾多見于聽神經瘤或橋腦小腦角腫瘤或蛛網膜粘連,一側不完全性神經性耳聾多見于迷路病變。
(三)伴隨癥狀
1.眩暈伴耳鳴、聽力下降
多見于前庭器官病變、第8對腦神經病變及腫瘤。
2.眩暈伴惡心、嘔吐
可見于美尼埃病、暈動病。
3.眩暈伴共濟失調
可見于小腦、顱內凹或腦干病變。
4.眩暈伴眼震
可見腦干病變、美尼埃病。
(四)輔助檢查
(1)血、尿常規,如疑及顱內病變者,可做腦脊液檢查。
(2)電測聽、誘發電位。
(3)前庭神經功能檢查,周圍性眩暈者前庭功能檢查多異常。
(4)根據病情表現可選做心電圖、腦電圖、腦脊液、頭、頸部、內耳道X線片、腦CT或MRI等。
【急救與治療】
(一)病因治療
祛除病因是治療眩暈的根本方法。感染引起眩暈應加強抗感染治療;藥物中毒引起的眩暈應及時停藥;腫瘤引起眩暈需施行手術摘除等。
(二)對癥治療
1.前庭抑制藥物
前庭器官病變引起的眩暈多用鎮靜及安定藥,主要用于急性發作期。常用藥:安定2.5~5mg,苯巴比妥30mg,氯丙嗪25mg,奮乃靜1~2mg,每日3次,口服。
2.止吐藥物
嗎丁啉10mg口服,每日3次,胃復安5~10mg口服,或10mg肌注。
3.血管擴張劑
微循環障礙引起的眩暈可選用血管擴張劑,如煙酸50~100mg口服,每日3次;西比靈5mg,罌粟堿15mg,地巴唑10mg,每日3次,口服。
4.抗組織胺藥物
對有過敏反應的眩暈可選用。撲爾敏4mg口服,每日3次,苯海拉明25mg口服,每日3次,口服,腦益嗪25mg口服,每日3次。
5.脫水、利尿藥物
對顱內壓增高,美尼埃病等引起眩暈。可選用20%甘露醇250ml靜脈滴注;25%山梨醇250ml靜滴或給口服或肌注利尿劑,如速尿20~40mg口服等。
6.腎上腺糖皮質激素
可用于脫髓鞘病 顱內壓增高、變態反應疾病等可選用。
更多相關建議:
什么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BPPV癥狀:檢查:Dix-Hallpike檢查法是確定前、后半規管BPPV的常用方法,患者坐于檢查床上,檢查者位于患者前方,雙手把持其頭部,向右轉45度,保持此體位不變,迅速將體位改為仰臥位,頭向后懸垂于床外,與水平面呈30度,頭位始終保持45度不變,觀察眩暈和眼震情況。Side-Lying testRoll testRoll test:用于診斷外側半規管的耳石癥,患者平臥于檢查床上,頭前傾30度,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檢查者的習慣,向左側或者是右側快速轉頭。每個位置均要注意觀察眼震,并記錄眼震的方向和持續時間,水平半規管BPPV為水平方向眼震。診斷預防治療注意事項:
1、一天可重復多次,至少3次
2、做完復位術后盡量保持頸部直立姿勢
3、睡覺時盡量將頭墊高或是半仰臥位
4、治療后至少一周內避免患側睡、避免過度頸部動作,盡量不要彎腰
5、嚴重者要在醫師或者治療師的指導下做手法復位喲,或者由專業人士先評估是否可以在家自我康復。
更多相關建議:
在2010年還專門為“眩暈”這個癥狀頒布了《眩暈診治專家共識》,2017年還為其作了更新。我是醫師楊浩,專注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了解更多醫學知識,歡迎關注@醫師楊浩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更多相關建議:
患者突然感到周圍物體施轉,同時感覺坐立不穩,伴有惡心,嘔吐,出汗等,但始終無意識喪失,在檢查時可發現眼球震顫,這種現象叫眩暈。病多因1,迷路器官疾病,美尼攸氏病,藥物中毒,如鏈霉素或苯妥英鈉中毒。病多因2,前庭神經及前庭神經核疾病,腫瘤壓迫前庭神經,急性前庭神經元炎,第四腦室腫瘤,腦干軟化等。病多因3,大腦皮質位置分析器疾病,或頂葉的腫瘤,可引起癲癇的眩暈性先兆。診斷1,一側或雙側耳鳴,失聰的病人,突然感到周圍物體旋轉及站立不穩的感覺,伴有惡心,嘔吐等,應疑患者美尼攸氏病,診斷2,有用藥史,如注射鏈霉素或一服用苯妥英鈉,應疑為藥物中毒。診斷3,中年病人有耳鳴,失聰伴眩暈時,應考慮聽神經膜纖維瘤。診斷4,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史的病人,突然出現單純站立不穩的感覺,或併有周圍物體旋轉的感覺,伴有惡心,嘔吐等,應疑患者急性前庭神經元炎。診斷5,無耳鳴,失聰史,每次變動頭部位時,就出現眩暈,應疑有第四腦室內腫瘤。診斷6,病人有高血壓史或梅毒史,突然出現眩暈,伴發面部及軀干感覺障礙或吞咽困難,應疑為小腦下后動脈血栓所引起的延髓軟化。診斷7,病人突然有眩暈感覺,很快又出現癲癇,為癲癇的眩暈性先兆。
更多相關建議:
痰飲夾濕所致!
更多相關建議:
原因眾多難以言盡,而最常見者氣血不足。飲,痰,風動,感冒,失眠,過度緊張,勞累,焦慮,生氣都可能發生,自尋其因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