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位于盲腸后內側壁的可隨意游離且活動范圍大的細長而彎曲的盲管。闌尾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產物,在遠古時代,人類的食物富含粗纖維所以當時人類的闌尾較發達,隨著人類飲食結構的改變,飲食越來越精細,機體不需要消化過多的粗纖維,所以闌尾逐漸萎縮成現在的模樣。
從前有人認為闌尾對現在的人類來說沒有任何功能并且此器官可能會因為發炎而危及生命,所以一度有人認為人在出生時就可以切除闌尾,杜絕后患。但是隨著人類對其研究的深入,逐漸發現闌尾并不是一個對人體沒有任何功能的器官,其實闌尾是一個發揮免疫功能的器官,闌尾能產生特殊類型的免疫細胞來保護腸道系統的健康,除此之外,闌尾還可以維持腸道的菌群平衡。
闌尾雖然有一部分功能,但是闌尾屬于特殊的人體器官,容易受到外界感染而發生炎癥,涉及闌尾的疾病有急慢性闌尾炎和不同年齡段的闌尾炎(小兒急性闌尾炎、老年急性闌尾炎、妊娠期急性闌尾炎),闌尾炎的誘發因素很多并且如果闌尾炎不及時治療容易引起嚴重的并發癥,所以當患有闌尾炎時一定要及時治療。闌尾炎的治療原則除了粘膜水腫型闌尾炎可以通過保守療法痊愈外,其他類型的闌尾炎均需要通過手術治療,所以一旦得了闌尾炎后有很大的可能需要通過切除闌尾進行根治,所以需要我們平時注意生活習慣,珍惜我們身體的每一個器官。
本期答主:閆巖 醫學碩士歡迎關注杏花島,了解更多有趣的健康知識!
更多相關建議:
過去認為闌尾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留下的一段沒有生理作用的腸子,還要發炎,招來疾病,所以一發炎就通過手術將其切除。這是不可取的。
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生理學教授勞倫·馬丁通過研究指出,闌尾在胎兒和青少年時期起有重要的作用。人類胚胎在發育到第11周左右,在闌尾中就已出現了內分泌細胞。胎兒闌尾的這些內分泌細胞,已經產生了種種生物氨和肽激素,以及有助于生物學控制(自我平衡)機制的化合物。
更多相關建議:
鳥類有個叫法氏囊的器官,人類沒有,而闌尾有此功能。人類的循環系統有動脈~1'靜脈2'淋巴循環回流。當過食辛辣,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極度興奮時腸道消化不平衡,(肝,脾,胸腺,胰腺,甲狀腺)腸道內熱象明顯,蛋白質,脂肪,消化出現問題,靜脈回流本來以小分子為主,但是高熱量,高蛋白分解出現問題,大分子增多,淋巴回流加大,淋巴管內的T細胞免疫反應加大吞噬作用。這時闌尾起到緩沖作用。發揮淋巴的免疫力。可以說它是人體免疫的第一道墻。而當切除后,這個作用,要人體其它免疫器官來代償。最后一道關就是骨髓。骨髓通過造血功能來對抗人體的各種免疫低下的病癥。白血病其實就是人體代謝紊亂引起的整個人體大循環障礙,人體免疫受到抑制,到最后骨髓造血功能障礙的疾病。現在人們認識白血病停留在骨髓造血功能障礙,通過造血干細胞移植來治療,并未真正認識此病的真正原因。闌尾炎,現在能拉的都拉了,不能拉的也拉了。真是悲哀!
更多相關建議:
點擊頁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更多健康問答輕松看~~~
更多相關建議:
大家好,我是你們身體的一個器官,叫做“闌尾”,在很多人眼里,我除了會發炎,讓身體經受“闌尾炎”之苦外就沒有什么別的功能了,就像是個多余的家伙,在這里我要為自己正名一下,我并是真的那么沒有用,我其實是一個淋巴器官,也是一個免疫器官。
我能夠幫助大家保持腸內細菌平衡,同時我還扮演著“雞媽媽”的角色,一旦腸內的環境不利于有益菌生存,我就會張開翅膀,讓益生菌躲進闌尾里,不受傷害。等身體恢復了,再讓益生菌出來幫我們消化食物、抵御疾病。此外,我還可以幫助增加大家的免疫能力。
那很多人就要說了,你總是發炎,怎么幫助人體增強免疫力?其實闌尾炎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想要我健健康康發揮功效,身為主人,你們平時吃東西應掛注意少吃辛辣,少暴飲暴食,多吃一些營養均衡,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吃完后不要立馬運動,還有注意腹部保暖。
更多相關建議:
可能只是很多時候,我們的技術水平還沒能發現這些器官的重要作用。但我們必須說,一般情況下,對于無癥狀的闌尾行預防性闌尾切除術或在腹部手術時將無病變的闌尾切除是沒有必要,甚至對身體有壞處的。
更多相關建議:
選擇權威科普,享受健康生活,歡迎關注醫學博士團隊!
越高等的動物,闌尾就越小,越低等的動物闌尾就越大,因為我們可能會得到這樣的結論:隨著人類的進化,闌尾變得越來越小,闌尾可能是無用的臟器。
急診闌尾炎為外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醫生診斷明確后,即將患者送上手術臺,作闌尾切除手術,如果不及時診治,會演變為闌尾穿孔、闌尾周圍膿腫,合并腹膜炎,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痛苦,甚至對什么帶來威脅。正因為如此,多少年來人們對闌尾沒什么好感,將它視為人體內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器官。
其實闌尾在我們的身體中是大有作用的哦。
闌尾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腸與回腸之間,是細長而彎曲的盲管,遠端閉鎖。盲腸好比是主室,闌尾則是與主室想通的一條長5-7厘米的狹長的“死胡同”,形如蚯蚓,突出于回腸和盲腸交接處之外,因此又名吲突。
闌尾大概是器官中的一朵奇葩。它就一直安安靜靜呆在靠近小腸與大腸的接合處,與世無爭。
闌尾從我們出生的時候就存在我們的身體中,有著豐富的淋巴組織,可產生淋巴細胞和抗體,有助于防止病毒的感染,發揮免疫作用,闌尾對于年輕人的免疫力更加重要,醫學專家的研究表明,闌尾的免疫能力在12-30歲時達到頂峰,60歲以后才逐漸消失。如今闌尾已經被列為人體的免疫器官,被譽為“腸腔內的扁桃體”。切除時對身體影響很大。
另外,闌尾還具有分泌細胞,能分泌多種物質和各種消化酶,以及促使腸管蠕動的激素和與生長有關的激素,幫助腸道的蠕動和吸收水、電解質,可將進入其腔內的糞便和食物碎屑排出。
闌尾的存在是有益的,雖然它可以引起闌尾炎,但它是人體內的有用器官。患病后,一定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來選擇是否將其切除。
歡迎關注天壇醫院、阜外醫院、兒研所、北大口腔醫院醫學博士團隊!祝您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更多相關建議:
總之,闌尾是一個免疫器官,有一定的免疫功能,但是,闌尾的免疫功能并不強大,切除闌尾對人體幾乎沒有影響。歡迎留言咨詢,更多醫學科普,請關注我。
更多相關建議:
關注個人《胃腸健康科普ZZPO》,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更多相關建議:
闌尾炎我們都很熟悉,轉移性右下腹疼痛是其特點,很多人因為闌尾炎,切除了闌尾。闌尾是位于人體右下腹的一個蚯蚓狀的盲管,平均長度約7-9cm,外徑約0.5-1cm。
以前受闌尾無用觀念的影響,一些民族的小孩剛出生,就把闌尾切掉了。對闌尾的認識隨著時間的延長,不斷地被推翻、完善。
過去對闌尾的認識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闌尾是一個在人類進化過程中要被淘汰的器官,因為它很小、很細,雖然是消化道的一部分,但卻沒有消化功能,反而常常會被阻塞,誘發炎癥。
以往的認識中,闌尾在胎兒時期有一些免疫功能,具有一部分抵抗感染的作用;到了成年,已經退化,沒有任何功能了,對人的生存和健康沒什么影響。所以以前闌尾炎的患者,都主張切除治療。
對闌尾的新認識
近年來,科學家對闌尾的功能有了新的認識。最新的研究表明,闌尾具有豐富的淋巴細胞,可以分泌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具有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可以殺滅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和細菌,同時能產生和保護有益的細菌。
除此之外,闌尾還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這個已經被美國紐約腫瘤研究結構的研究結果所證實。在一項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研究中發現,約80%的患者切除了闌尾。
有些腫瘤專家還認為,切掉闌尾的人患惡性腫瘤的幾率是正常人的3倍,闌尾甚至還有益壽延年的功能。
闌尾切還是不切
闌尾炎切還是不切?查了諸多資料,翻到了2015年在世界急診外科學會發表的急性闌尾炎的指南,這是全球范圍內的首個急性闌尾炎治療指南。
它認為在患者拒絕手術,能接受高達38%的復發率的情況下,可以保守治療。如果不考慮患者個人意愿,那就是來一個切一個。
雖然是指南,我也說點與指南不同的個人看法。這個指南只是單純地從緩解患者癥狀角度、患者個人意愿角度出發,沒有把對闌尾新的認識考慮進去。
對于單純性的急性闌尾炎,沒有出現化膿、穿孔、壞疽,在早期單純的炎癥階段,如果能夠及時就醫,一般都能夠治愈,而且復發率較低。這些都是建立在及早確診和治療的基礎上。
如果病人就診晚,或診斷不能確定及少數闌尾炎,嚴密觀察治療24-48小時,如果效果不佳或炎癥加重,則要及時手術,忍痛可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