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急病?怪病?多是因為這條經絡不通!(

1

脾經常暢通——重病、急病、怪病難上身

脾經淤堵——消瘦或肥胖,消化不好,胃脹氣,嘔吐,肢倦乏力麻木,嗜睡,皮膚損傷,肢體活動不利……

有句話說,“脾經暢通,重病難上身”,為什么只要“脾經”不堵住,任何重病難上身呢?

1、脾是生命的動力源頭

人們通常認為生命的動力源頭源于心臟,其實躲在暗中的脾才是生命的動力源頭,它才是推動全身循環第一動力,其次是腎,再次是肝,因此心臟并非生命的動力源頭,沒有被人看得起的脾才是推動生命循環的第一能量馬達。

2、 中醫認為:脾有病,人就廢了一半

脾的健康直接影響到大腦的功能狀態,腦衰,其暗中是脾的枯竭;腎枯竭的背后也是脾衰,因此脾衰比腎衰更可怕,因此脾比腎還重要!腎有問題影響脾——脾出了問題直接就影響到腎。

心臟衰竭的背后也是暗中的脾衰,一切大病皆根由脾衰!許多人都聽過“虛不受補”這個詞,其實“虛不受補”的要點就落腳在脾上,大病的最終結果是脾受到損傷。3、脾胃是人體的能量之源頭

它們管著能量的吸收和分配,中醫學臟腑生理功能認為:人體氣血津液的生化,依賴于脾所消化吸收的食物營養精微物質,因此,脾為"氣血生化之根源",又稱脾為"后天之本"、"人體之倉廩也"。

故古代醫學家有一句格言"脾旺百病除",思發于脾,而成于心。脾氣健旺則氣血旺盛;若脾氣虛弱,食欲便會減少,則面色淡而無華,?脾氣虛,則血少,血少則發無以得生。

4、脾為后天之本,充養全身

臟腑局部之正氣虧虛,亦與脾臟有著密切的聯系。通常來說,脾胃虛弱是很多疾病的根源。中醫認為脾臟有攝血統血的功能,同時脾臟和胃同為中焦,為決瀆之官,和胃相表里。

正氣源于水谷精氣,亦即李東垣所論的胃氣、元氣。胃氣和元氣的盛衰,又與脾之功能強弱有內在聯系,脾旺則正氣充盛,脾弱則正氣不足。正氣若不足,百病潛伏中,因此, 古代醫家認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5、脾臟是機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占全身淋巴組織總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是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中心,通過多種機制發揮抗腫瘤作用。首先,脾的主要功能是過濾和儲存血液。它是人體的"血庫",當人體休息、安靜時,它儲存血液;

當處于運動、失血、缺氧等應激狀態時,它又將血液排送到血循環中,以增加血容量;其次,脾臟猶如一臺"過濾器",當血液中出現病菌、抗原、異物、原蟲時,脾臟中的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就會將其吃掉;脾臟還可以制造免疫球蛋白、補體等免疫物質,發揮免疫作用。

古代醫家認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脾胃,注意飲食營養,患病治病時,用藥及忌口均要顧及脾胃。

人有空的時候,記住一定多按摩一下脾經,因為“脾經”常暢通,重病、急病、怪病難上身”。如何按摩脾經,抓牛要抓住牛鼻子,按摩脾經首先要按最容易堵的地方,哪些地方最容易堵呢?我說過關節的地方是經絡氣血所過之處,此處關節容易形成卡壓造成氣血和經絡的堵塞。

2

養護脾經---敲打脾經的妙法

一:“久坐傷肉”

中醫認為, “久坐傷肉”,肌肉得不到鍛煉,就會引起脾虛, “傷肉”也就是傷脾。平時多敲敲脾經可增強脾經的運化功能,補充因久坐損耗的元氣。

二:判斷脾虛的小方法

1、看眼皮:如果平常眼睛很大,明亮有神,而現在眼皮卻耷拉下來了,雙眼看上去沒精神,就說明脾虛。因為中醫認為眼皮也是為脾所主的,如果眼皮松了下來,說明脾主肌肉的功能出現問題了。不過這種情況在老年人中比較常見。

2、觀察舌頭:如果舌頭顏色較淡,舌邊出現齒痕,說明脾很有可能出了問題,最好趕緊去醫院檢查一下,或抓緊時間調理。

三:敲打脾經法

1、坐姿:將一只腳的腳踝壓在另一條大腿上的坐法,也就是架腿法。采用這種坐法利于對脾經的按摩。因為脾經起于足大趾內側端的隱白穴,然后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再進入大腿內側前緣,然后進入腹部。這個坐姿正好可以將脾經暴露出來,從而便于按摩。

2、敲打法:拍打時要握空拳,用掌指關節端由上至下一路拍打下來,用力適中,對于大腿部位的脾經拍打時可稍用力。兩只腿都要敲,每側以敲打10分鐘為好,敲打的時間自然是上午9:00~11:00之間,氣血流注脾經之時。敲打的次數視自己的時間多少而定。

3、功效:上班時可利用工作間隙,將腿盤成“4”字形,然后沿著脾經的循行路線一路敲打下來,可以起到健脾的效果。

4、提示:如果拍打的過程中發現痛點,表明脾經上有堵塞的地方,這時可以用點按的方法對其進行按揉,將淤堵的穴位打通,從而將整條脾經的氣血通暢。

四、推小腿脾經

如果在推小腿脾經的過程中發現痛點正好壓在脾經上,那一定要多揉小腿脾經才真正管用,也就是找到小腿脾經上的陰陵泉穴、地機穴、漏谷穴、三陰交穴這4個穴位上去推。如果找不準,也不想記得那么詳細,您就索性順著脛骨內側邊緣上下推。那個穴敏感,哪個穴痛,您就多揉哪個穴。

實際上,揉脾經既管胖也管瘦。揉它可讓瘦的人長胖、胖的人減肥。總之,揉完后任何人都會感到歡喜。

3

脾經上重要穴位及功能

稍微懂得一點中醫的人都知道,脾是后天之本。所以,脾經上的穴位對于后天身體的養護特別重要。今天要介紹的這五個脾經上的穴位,各個神通廣大,堪稱大藥。

1,通鼻竅——隱白穴

隱白穴是脾經的第一個穴位。它位于大腳趾趾甲旁大約1毫米的位置。這個穴位最大的功用在于止血。所以,平時有消化道出血、牙齦出血、鼻出血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可以多用它來治療。方法為艾灸,每天每穴15分鐘。其次,這個穴位還有通鼻竅的功能。所以過敏性鼻炎患者可以掐按此穴來緩解癥狀。

2,緩胃痛——太白穴

此穴位于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后下方凹陷處。此穴對于各種原因導致的胃痛有很好的緩解作用,還能緩解食欲不佳、腹脹。刺激的方法為揉按,以感覺稍有痛感為宜,每天120次。

3,抑胃酸——公孫穴

公孫穴是脾經的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這個穴位的作用是抑制胃酸的分泌。這對于從前有胃病,或者想減肥耐饑的人來說再適合不過。因此,它有減肥功能。刺激方法為揉按,以感覺酸脹為佳,每天120次。

4,消炎癥——商丘穴

商丘穴的最大用處之一在于消炎。下身的很多炎癥,比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等,都可以通過揉按商丘穴來緩解。每天120次。商丘穴能消炎的道理,在于其正好對應足底反射區中下身淋巴反射區。此外,商丘作為脾經大穴,可以調運全身,尤其是脾經氣血,提高血液循環質量,有助于炎癥、疼痛物質的排出。

5,三陰交——婦科病

三陰交穴在腳內踝上3寸,也就是四橫指的地方。“三陰交”就是肝、腎、脾3條陰經交會的點,所以這一個穴位就可以治3條經上的病癥,真可謂一穴多用。三陰交穴還是婦科病的通治要穴。無論婦科問題發生在附件、子宮、卵巢還是乳腺,都可以用三陰交穴來治,而且有病時按揉該穴會非常痛、非常敏感。每天多揉三陰交穴,灸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三陰交穴還可以緩解痛經。

6,漏谷穴——小便不利

從三陰交穴貼著腳骨內側下緣往上3寸,就是漏谷穴。“漏谷”是谷子漏出來的意思,也就是吃下肚的東西,沒能得到很好地消化,營養沒吸收,又排出來了,這叫做“完谷不化”。而多揉漏谷穴就可以治療。它還可以治療小便不利,對男性前列腺問題很有療效。

7,地機穴——腸胃運化

貼著脛骨往上走,與腿肚子上的最高點正對著的地方就是地機穴。“地機”就是大地充滿生機的意思。所以揉地機穴可以增強整個腸胃的運化功能。地機穴對胰腺很有幫助,像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都可以通過揉地機穴來防治。

8,陰陵泉——祛濕

順著脛骨一直往上走,捋到膝窩下卡住了、捋不動了,那個地方就是陰陵泉。該穴是一個祛濕的要穴,而人體濕氣大就容易滋生細菌,引起水腫,以及各種炎癥,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濕氣的,如果濕氣多了運化不出去,就會變成痰飲。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生痰的問題就要健脾,而每天堅持多揉陰陵泉穴就好。

9,止瘙癢——血海穴

血海穴又稱為百蟲窩,意思是有一百條蟲子在那里扎窩。艾灸這個穴位可以緩解身體瘙癢,見效很快。另外,血海穴是補血的中藥穴位,調度全身血液。它和足三里穴一起,堪稱補氣補血的兩大重要保健穴位。

好物推薦

南環瑾的“百病方”

補陽氣、去濕邪、健脾胃

原價:¥58/瓶

三伏天限時價:¥40.6/瓶

此秘方是一道男女老少都適合的養生方子。此方特別適合陽虛、虛寒體質、脾胃不好的人群使用。它屬于溫陽良方、可長期使用,效果尤佳。

此秘方的制作不難,但是普通用戶在家制作時,因材料質量成次不齊、配比比例掌握不準、制作時間長等因素,難以達到好的效果。

為了造福更多人,我們遵循原配方,肚臍貼的每一味藥材,都是跑遍全國,精挑細選出來的。

▲桂圓味甘性溫,主治脾胃虛弱,體虛乏力;花椒味辛性熱,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等功效;蘄艾味苦而辛,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

1、首位用料:蘄艾絨

艾有溫陽的最佳選擇,對比了多個產區艾葉的微量元素含量、燃燒放熱量、揮發油含量等指標,蘄艾都是最好;

為了發揮好的功效,我們堅持選用端午采摘的三年陳蘄艾葉,精制成艾絨;

2、第二味用料:漢源花椒

漢源花椒古稱“貢椒”。自唐代元和年間就被列為貢品,長達一千余年,史籍多有記載。

對平常腸胃不好,嘔吐拉肚子,或是會長發癢的濕疹的人來說,花椒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不僅能溫中止痛,還能殺菌止癢。

3、第三味用料:博白龍眼肉

說起龍眼肉,要屬博白桂圓肉為佳。博白縣系廣西桂圓肉的主要產區,素有“桂圓肉之鄉”的稱譽。

新鮮采摘的桂圓肉經陽光生曬后,既養心血,又益氣安神,特別適合體質虛寒的人。

升級3克 量更足

熟悉我們的朋友都知道,肚臍貼是我們的爆款產品,此次我們再一次升級了肚臍貼,蜜丸由原來的2克升級到了3克。

相較于其他牌子的1克大小的肚臍貼,我們的原料正宗,分量更足,溫補效果更好哦!

原價:¥58/瓶

三伏天限時價:¥40.6/瓶

使用南師肚臍貼的感受

肚臍貼用法超簡單,把肚臍丸放在膏貼中間,貼在肚臍上就行。

建議一次敷貼8-12個小時,可睡前貼上,第二天起床后撕開,每次不要超過24小時。

剛開始連續使用3天,貼3天后休1天,這樣堅持使用1個月。感覺身體明顯改善后,可再持續1個月為佳。

肚臍貼和蜜丸都是獨立包裝,拿取時方便衛生。

這個流傳千年的「萬病方」,從此讓身體恢復元氣,調理脾胃、告別濕寒邪毒的侵襲。

▲ 注:肚臍貼一盒為30貼+30丸,可用30次。

?注意事項:

陰虛體質(兩顴潮紅舌干紅等)、孕婦及2歲以下小孩不宜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程儀(微信號:wzylucy)

氣和則血循經,氣逆則血亂溢

黃帝內經實用生活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讓我們一起探索不求醫的秘密吧!

艾灸一學就會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傳播中醫艾灸文化和養生知識!懂艾灸、懂養生、自己的健康自己做主!

點『閱讀原文』進入中醫商城搶好物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yangshengzhidao/view-178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