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結合基因型、累積化療劑量和傳統的心血管危險因素,有助于提高對鑒別具有高CCM風險的癌癥患者。
來源:梅斯醫學
癌癥治療誘導型心肌病(CCM)與累積藥物暴露和已有的心血管疾病有關。但這兩點不足以解釋個體對CCM的敏感性差異。研究人員猜測罕見的心肌病基因變異與CCM有關。
研究人員對3個隊列(99位多種癌癥患者、73位乳腺癌患者和41位急性髓系白血病兒童患者)的213位患者的心血管基因(包括9個預先明確的基因)。進行測序。對比CCM隊列和癌癥基因組圖譜受試者(2053位)、健康志愿者(445位)和血統匹配的參考人群之間稀有突變的發生率。
化療后0.4-9年被診斷出CCM;其中90%的患者接受了蒽環類藥物治療。CCM成人患者的心血管風險因素與美國人群相似。在9個預先明確的基因上,CCM患者攜帶的罕見非同義變異多于對照組(P≤1.98e-04)。肌聯蛋白截短變異(TTNtvs)占多數,7.5%的CCM患者攜帶該突變,而在癌癥基因組圖譜參與者中,僅1.1%人攜帶 (P= 7.36e-08),在健康志愿者中占0.7% (P= 3.42e-06),在參考人群中占0.6% (P= 5.87e-14)。攜帶TTNtvs的CCM成人患者心衰、房顫和心肌復舊受損的概率高于未攜帶該變異的患者。此外,與人類數據一致,用蒽環類藥物處理TTNtv小鼠和分離的TTNtv心肌細胞均表現出不同于野生型的持續性收縮功能障礙。
既往未被發現的與心肌病相關的基因上的罕見變異,尤其是TTNtvs,可增加兒童和成人患CCM的風險,也增加了成人發生心臟不良事件的風險。結合基因型、累積化療劑量和傳統的心血管危險因素,有助于提高對鑒別具有高CCM風險的癌癥患者。
原始出處:
Pablo Garcia-Pavia,et al. Genetic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Cancer Therapy–Induced Cardiomyopathy.https://doi.org/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7934Circulation. 2019;140:31–41
本文系梅斯醫學(MedSci)原創編譯整理,轉載需授權!
▼80%專業醫生都在用梅斯醫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