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醫院信息化是基于醫院文化、同時又

在信息化建設中,如何避免制度與人才建設“拖后腿”?在弋磯山醫院副院長黃后寶與信息中心主任潘傳迪的聯合署名文章“談談臨床思維影響下的新型醫療IT建設”中,從多個角度條分縷析醫院信息化建設中的難題。在“上篇”,重點談論了如何做好醫院信息化的“人件”建設(點擊閱讀:引不來、留不住。如何解決醫院信息中心人才問題?弋磯山醫院信息化建設的主持者這樣認為)。

這一篇為“下篇”,將重點探討如何推動全院參與信息化建設。

為什么說醫院信息化是基于醫院文化、同時又促進醫院文化建設的工程?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歸結到下一個問題,即:如何推動全院參與醫院信息化建設?

應考慮用戶需求與客觀實際的差距

有時用戶需求因技術或條件限制而得不到滿足,管理層和信息中心除了做好解釋工作外,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變通辦法,盡量滿足用戶需求。如用戶覺得打字輸入太慢太煩,希望計算機系統能自動理解用戶想法,即意念輸入。該技術目前還不能用于醫院信息系統,我們可以采用設置默認值、簡碼輸入、智能模板、語音輸入等多種方法,盡量提高用戶輸入速度。

醫院信息化需求有時是矛盾的,因站在各自立場考慮問題,醫院管理需求與醫護需求可能會出現矛盾,如為了方便患者,醫院管理者希望實現“診間結算”和“床旁結算”,而醫護人員卻認為他們不該干財務收費人員的事情;護士需求與患者需求矛盾,如護士需要方便看到患者疾病信息,而患者卻有隱私保護需求;患者需求與醫院管理需求矛盾,如患者認為到醫院目的是看病,不希望有掛號和收費環節,而取消掛號和收費環節很多醫院難以做到。諸如此類,均需要一支良好的信息化團隊對問題進行分析和綜合考慮,提出解決方案,供領導層決策。

應充分認識到全院參與IT建設的重要性

醫院信息化是基于醫院文化、同時又促進醫院文化建設的工程。

醫院信息文化建設往往需要很長時間,首先領導層要正確理解和大力支持醫院信息化建設,不斷宣傳信息化功效,先通過制度和強制手段讓員工接受醫院信息系統,當然,信息系統功能要盡量完善和人性化,并關注細節,一個新的系統、新的流程只有得到患者、醫護人員和醫院管理者的肯定才能越用越好。讓員工對信息化由被動接受到主動接受需要較長時間,而讓員工形成向信息化要效益和解決方案的習慣需要更長的時間。如果醫院多數員工長期維持這種良好習慣,醫院信息文化也就慢慢的形成了。

目前,一些大型綜合性醫院在搞智慧醫院和互聯網醫院建設,這兩大系統建設均需要醫護人員主動參與,因為它們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患者和醫護人員,目的是優化醫療流程,改善就醫體驗。只有醫護人員才最懂臨床和患者需求,如果忽視臨床參與,很難達到預期效果。醫療大數據挖掘、醫學人工智能專業性很強,更需要醫護人員主動參與,否則易出現閉門造車、本末倒置、因信息化而信息化等不良結果。

綜上,首先,必須充分認識到臨床醫護人員愿意主動參與到醫院信息化建設中是好事,其次,醫院管理層和信息中心要在醫院信息化建設總體設計大框架下,鼓勵和引導全院參與醫院信息化建設,吸取各方意見和建議,經綜合分析,做出平衡取舍,不斷優化醫療流程,完善系統功能,注重細節,盡量滿足各方需求。

當然,醫院信息化建設頂層設計也應鼓勵和引導全院參與。醫院信息化必須“以人為本”,要以患者為中心,還要以醫護人員與管理人員為本。醫院應該把病患看成是客戶,不斷探索臨床思維下的流程優化和合理變革,讓醫療行業更有生命力。

專題其他文章推薦閱讀既要避免保姆化、又要避免馬后炮——醫療信息化建設該如何借力臨床思維?宣武醫院CIO梁志剛:培養醫院信息化建設中的臨床思維,信息中心可以做三件事引不來、留不住。如何解決醫院信息中心人才問題?弋磯山醫院信息化建設的主持者這樣認為文章來源于e醫療2019年第2期,可后臺回復“訂閱”獲取訂閱方式

-END-

微信改版

星標/置頂e醫療

深度好文不迷路哦~

近期專題推薦點擊閱讀

“醫療信息化十年——2008到2018”系列專題同時刊登在2018年第6期和2019年第1期上,歡迎訂閱(后臺回復“訂閱”獲取訂閱方式)。

特輯收藏版!醫療信息化十年

“安全+”專題 數據質控“相對論” 新舊IT

DRGs 醫學影像信息化變革的起點

醫學裝備智能化

CHIMA第三屆委員名單

琚文勝:以色列數字醫療考察記

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啟動

專題:醫療IT青年人的風采

聚焦醫療大數據建設發展

……

更多專家和主題

請在菜單欄“搜往期”輸入關鍵字查看。

雜志訂閱

微信后臺回復“訂閱”獲取訂閱方式

?以上文章來源

e醫療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來源。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yangshengzhidao/view-180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