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不來、留不住。如何解決醫院信息中心人才問

在信息化建設中,如何避免制度與人才建設“拖后腿”?在弋磯山醫院副院長黃后寶與信息中心主任潘傳迪的聯合署名文章“談談臨床思維影響下的新型醫療IT建設”中,從多個角度條分縷析醫院信息化建設中的難題。這一篇為“上篇”,重點談論如何做好醫院信息化的“人件”建設。

臨床思維與醫療信息化建設的思路是一致的

臨床思維是指臨床醫生在診治疾病的過程中,利用所獲得的有關疾病的感性資料,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用一定的思維方法來分析、綜合疾病的各個方面,最后達到正確診治疾病的理性思維過程。臨床思維能力的提高,首先來自于臨床實踐,其次,醫生的理論知識也需要及時地更新。這兩點與醫療IT建設是一致的,醫院信息系統(HIS)功能開發需要理解臨床實踐,需要滿足臨床實踐需求,同時醫院信息系統也需要緊跟時代步伐,與日俱進,不斷升級更新。醫院信息系統經歷了從以財務為中心的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到以患者為中心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臨床信息系統,從數字化醫院到智慧醫療的過程。期間,新技術不斷得到應用,很多高校、研究機構及HIS軟件開發商也在研究云計算、醫療大數據、物聯網、移動醫療及人工智能在醫療IT建設中的應用。

隨著臨床對醫療信息化認知度和認可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臨床醫護人員愿意主動參與到醫院信息化建設中,醫護人員與信息技術人員精誠合作下,誕生了一些值得推廣的、臨床與信息化完美結合的案例。然而,這種趨勢也催生了兩種極端情況,一是“保姆式”信息化建設,即臨床醫生將大量需求推送給醫院信息中心,而臨床又在醫院占據絕對話語權,因此信息中心在滿足臨床需求上疲于奔命,導致信息化建設反而“退步”了;二是“馬后炮”,即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直接與軟件廠商溝通、建設科室級系統,“繞開”信息中心,導致院內出現新的、不可控的“信息孤島”和“信息煙囪”。如何避免這兩種極端情況出現,讓臨床思維影響下的新型醫療IT建設盡善盡美,是值得醫院領導層和衛生信息人思考的問題。

應避免制度與人才建設“拖后腿”

醫院信息化建設要想取得成功必須要有頂層設計,包括基礎設施建設、軟件建設、制度建設和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等等,后兩者往往被忽視,而它們恰恰是醫院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三分技術,七分管理,醫院信息中心制度化建設至關重要。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并不意味著墨守成規,不求創新,而是管理層、信息中心和全體員工在制度約束范圍內自由發揮。假如醫院有關信息化制度規定“由醫院信息中心統一規劃醫院信息化建設方案”,就不可能出現“繞開信息中心,建設科室級系統”。當然,如果信息中心達不到“統一規劃”水平,也會拖醫院信息化建設后腿。一個良好的軟件系統,如果運行過程中管理滯后,如輸入數據錯誤、不標準及不規范等,也會導致系統使用不理想。

“人件”建設是信息化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人件”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管理層,一家醫院信息化的成功一定有醫院管理層,尤其是一把手對信息化的正確認識和高度重視;二是要有一支戰斗力強的信息技術團隊;三是要有全院員工的支持和理解。

這三方面缺一不可,對醫院信息中心來說,人才問題是制約自身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首先是“引不來”,信息技術人員在醫院是“二線人員”,沒有臨床人員待遇高,但是在社會上信息技術人員的收入普遍較高,所以醫院很難吸引優秀的信息技術人才;有些醫院花大力氣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人才,又很容易被高薪挖走,即人才“留不住”;計算機技術發展速度非常快,如果人員的學習和發展跟不上,又會遭遇“人才縮水”問題。

如何解決醫院信息中心“人才”問題?我院采用“學科模式”建設和發展醫院信息中心,即信息中心工作職責包括軟件研發、科研、教學、軟硬件維護,四位一體,互相促進,共同發展。軟件研發為教學和科研提供素材和環境。教學可以橫向提高人才水平,科研則可以縱向提高人才水平。教學和科研均有利于解決人才縮水問題,有利于人才招聘和人才價值體現,也有利于軟件開發的規范性和創新性。軟硬件維護為教學提供素材和環境,為硬件開發提供技術支撐。

醫院需正確面對信息技術人員流動問題,一方面,通過待遇、感情和事業留人,另一方面,一定比例的人員流動是好事,可以做到優勝劣汰,這樣團隊才能始終保持活力和動力。

醫院有了一支戰斗力強的信息技術團隊,基礎設施建設和軟件建設的頂層設計自然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軟件是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核心,是醫院信息系統的靈魂。根據來源不同,醫院信息系統軟件建設目前主要有HIS軟件開發商提供、合作開發和自行開發三種模式。

目前多數醫院采用HIS軟件開發商的現成產品,其優點是對醫院信息技術人員要求相對較低,易部署實施,社會資源共享度較高,然而軟件常不能深層次地適應醫院管理需求,可修改性差,系統升級和維護較困難,醫院對HIS軟件供應商高度依賴,“被綁架”現象屢見不鮮。自行開發模式雖然可以克服HIS軟件開發商提供模式的缺點,然而因信息技術力量投入大,醫院需承擔軟件不成熟風險及社會資源共享度差等問題,目前國內只有少數大型醫院采用。合作開發模式是一種折中方案,也許會逐步得到多數醫院認可。

無論采用上述哪種模式,醫院信息團隊建設均至關重要,只有一支良好的信息化團隊才能甄別系統的優劣,才能接管系統的運維和進行定制化二次開發,不斷滿足臨床需求,才能與軟件開發商合作,一起開發醫院個性化系統。

敬請期待本文“下篇”

如何推動全院參與醫院信息化建設?

專題其他文章推薦閱讀既要避免保姆化、又要避免馬后炮——醫療信息化建設該如何借力臨床思維?宣武醫院CIO梁志剛:培養醫院信息化建設中的臨床思維,信息中心可以做三件事

-END-

微信改版

星標/置頂e醫療

深度好文不迷路哦~

近期專題推薦點擊閱讀

“醫療信息化十年——2008到2018”系列專題同時刊登在2018年第6期和2019年第1期上,歡迎訂閱(后臺回復“訂閱”獲取訂閱方式)。

特輯收藏版!醫療信息化十年

“安全+”專題 數據質控“相對論” 新舊IT

DRGs 醫學影像信息化變革的起點

醫學裝備智能化

CHIMA第三屆委員名單

琚文勝:以色列數字醫療考察記

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啟動

專題:醫療IT青年人的風采

聚焦醫療大數據建設發展

……

更多專家和主題

請在菜單欄“搜往期”輸入關鍵字查看。

雜志訂閱

微信后臺回復“訂閱”獲取訂閱方式

?以上文章來源

e醫療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來源。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yangshengzhidao/view-180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