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可能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癥狀,卻在慢慢

很多人關心如果自己得了肝炎,身體會出現哪些表現,也就是說肝炎都有哪些癥狀。總的來說,急性肝炎癥狀比較明顯,容易判斷,而慢性肝炎往往癥狀不太突出,甚至沒有任何不舒服,容易被人忽略。小編就肝炎常見的幾種癥狀作一簡單介紹。

乏 力

肝臟是人體的大工廠,而人體內的主要供能物質葡萄糖、蛋白質、脂肪等的代謝,均離不開肝臟的參與。一旦得了肝炎,肝臟的功能受損,上述物質的代謝發生障礙,導致能量供給不足,機體容易感到乏力。得了肝炎常常有食欲減退,飲食攝入不足,加重了人體能量缺乏。

因糖類代謝障礙,人體肌肉活動后產生的乳酸不能及時轉化,蓄積在體內,容易造成乏力。肝損傷后,體內某些酶類物質的代謝障礙,也會影響神經、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容易感到乏力。肝炎如果發展到肝硬化,機體常會發生水、電解質以及酸堿失衡,都會造成疲勞乏力。

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癥狀

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一個消化器官,大多數肝炎患者會出現食欲減退、厭油等癥狀,在急性期尤為明顯,部分患者伴有其他消化道癥狀,如惡心、嘔吐、腹脹等。這是因為肝臟作為消化系統的一個重要器官,具有許多重要的消化功能。

人患肝炎后,肝細胞受損,膽汁分泌減少,消化脂肪和蛋白質的能力下降。引起食欲降低的同時,肝細胞受損使肝臟解毒功能降低,內毒素刺激腸道,導致消化不良。同樣,由于肝細胞受損后,可能導致血液中的膽紅素積聚過多,也會使人產生惡心、嘔吐等癥狀。加上肝炎患者胃腸道常伴有炎癥發生,使食物不易消化,停留在腸道發酵、產氣,以致腹脹。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因有中毒性鼓腸和腹水,腹脹可能更為嚴重。

發 熱

病毒性肝炎患者在發病過程中常有發熱,或者稱作類流感樣癥狀,如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發病初期體溫多在38℃左右,3?5天后發熱可自行消退。有的患者出現高熱,并伴有畏寒,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患者常表現為低熱,這主要是因為病毒進入體內引起病毒血癥,刺激機體發熱。

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硬化,以及藥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也可出現低熱,以午后夜間發熱較為明顯,可反復出現,或遷延日久,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肝炎引起的肝細胞壞死,肝功能受到損害,肝臟解毒功能降低,促使人體新陳代謝發生改變,且代謝物不能及時被清除,刺激體溫調節中樞而引起的。

已經進展為肝硬化尤其是失代償期肝硬化的患者由于機體抵抗力較差,如果出現持續發熱或高熱更應引起重視,因為這往往意味著并發感染,如腹膜炎、敗血癥以及泌尿、腸道、呼吸道感染等,有時這些感染可能是致命的。肝硬化伴有發熱,還有可能是因為門靜脈炎、門靜脈血栓形成,及肝周圍炎癥等。有時還可能伴有急性膽囊炎、膽石癥等。另外,肝硬化導致或伴發肝癌引起的腫瘤性發熱也不應忽視。

肝區不適或疼痛

肝炎患者常常感到肝區不適甚至疼痛,涉及右上腹或右背部,程度不一,有的僅是感覺不舒服,有的出現脹痛、鈍痛或針刺痛,且無明顯規律性。其實,肝臟本身并無神經,是不可能有感覺的,之所以出現肝區不適,其原因:一是由于肝臟發炎后引起肝臟腫大,使肝的包膜張力增大,而肝包膜上是有神經的;有時肝臟炎癥可波及肝臟韌帶及其周圍組織;另外患肝炎時病變也常常累及膽囊及膽道系統,引起膽囊、膽道及其周圍的炎癥。

也有患者在患病初期無肝區痛,一旦確診肝炎后,常常訴說肝區不適或疼痛,這可能是精神因素的關系。另外,肝癌也是引起肝區不適及肝區痛的一大原因,但是早期的小肝癌往往無任何不適,一旦出現癌痛時,很可能是腫瘤已經長到一定的體積,意味著已經到了病情的中晚期。

黃疸癥狀

在此要強調的是:出現黃疸并不意味著就一定是得了肝炎,而肝炎也不一定必須會出現黃疸。一般來說伴隨黃疸的肝炎往往意味著肝臟損傷較重,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少數重型肝炎,或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病情嚴重時往往還會存在頑固腹脹、少尿甚至無尿、下肢水腫、出血傾向、意識障礙等癥狀,提示病情危重,預后差。

【人民衛生出版社主辦《生活與健康》雜志】

您的一小步

“人衛健康”的一大步!

喜歡“人衛健康”嗎?

經常閱讀“人衛健康”嗎?

曾經被某個科普小知識打動過嗎?

從此養成了一個好習慣

或戒除了一個壞習慣嗎?

為我們投上一票吧!

您輕輕的點擊一下

是我們繼續努力的動力!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

點擊閱讀原文

助力全民閱讀活動

為人衛健康投票

識別二維碼,點擊投票

僅此一步

無需更多操作

喜歡這篇文章就投票吧

識別二維碼,無需更多操作!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yangshengzhidao/view-180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