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大咖
王曉稼:腫瘤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成員、國科大腫瘤醫院院長助理、乳腺腫瘤內科主任
“對于患者的一些生活小愛好,不能一桿子打死。比如有的患者說,他就愛吃咸菜。雖然我們知道,咸菜等腌制食品對健康不好,但患者不吃咸菜沒有胃口,那可以適當吃一點,開開胃口。健康基準線這根線的掌握,在于自己。”
“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很多年的時間。一朝戒不掉,這需要一個過程。”作為乳腺疾病方面的專家學者,王曉稼說,女性對于自己身體狀況要有所了解,“惡性腫瘤的真正早診就是有效篩查、有規律篩查。這些年,乳腺癌晚期患者減少,真正發病高峰集中在45-55歲之間。對于40歲以下女性首選超聲。40歲以上的女性,建議每年乳腺鉬靶檢查。
“如果有乳腺增生,根據增生程度進行三個月、半年等有規律隨訪。如果做了超聲和傳統鉬靶檢查結合,仍然顯示不清的,那么就需要采取更高精尖的3D乳腺鉬靶檢查或磁共振檢查。”王曉稼補充:“除了樹立專病專治的理念之外,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身體,這樣才會從容不迫。”
王曉稼笑著說,這段時間,自己的肩部和手腳外側有點麻。“后來我想了下,可能是前段時間,家里搟餃子皮,頸椎有勞損。我做了肩頸放松操,緩解一下癥狀,稍后還要去做頸椎的檢查。”王曉嫁說,“從疼痛度分析,如果是腫瘤的壓迫性疼痛,可能會略好轉后,疼得越來越厲害,我不符合這個癥狀,但勞損還是要及時就診。”
運動健將打下身體底子從門診樓到行政樓,大約有300多米,王曉稼通常都是快步走來。“工作忙時,沒有專門的時間進行鍛煉,那么只能將鍛煉時間碎片化處理。”王曉稼的運動習慣是讀書時候養成的。
“高三那年,復習任務重,經常開夜車,我想這個關頭,必須要鍛煉身體,才能應對高強度學習,所以每天早上,在操場進行晨跑,跑四圈,跑了整整一年。”進入浙江醫科大學學習后,王曉稼在新生運動會上脫穎而出。“當時在學校田徑隊,主攻中長跑,鍛煉了體力與耐力,這樣的身體底子,受益終生。”
王曉稼是同事心中當之無愧的運動達人,冬泳、登山、羽毛球,樣樣都拿得出手。2018年,他還參加了國科大附屬腫瘤醫院的職工運動會,站在100米短跑的賽道上。
“醫生的工作并非只是腦力勞動,同時也是體力勞動,需要有強健的體質,去承擔高負荷的工作。或許有人認為,醫生每天都與健康有關的問題頻繁接觸,肯定會更加懂得強身健體之道,但強身健體也并不是非體育運動莫屬。但提高身體素質,首推還是參與體育運動,預防疾病,這點醫生更應做出表率。”
筑好情緒大壩從事腫瘤方面的研究,王曉稼深知,情緒這味藥,對于身體的重要性。
“情緒是乳腺增生最大的敵人。乳腺增生與內分泌功能紊亂有密切的關系,比如郁怒傷肝,思慮過度、壓力大等不良的情緒,都是導致內分泌紊亂的主要原因。情緒低落或波動比較多的人,容易引發乳腺增生,間接導致乳腺癌。”
在平時問診中,王曉稼極力建議女性患者去尋找一個新的生活愛好,“我們科室有好幾個病友群,大家在群內交流生活心得,有些恢復順利的患者宛若找到了全新的生活目標,插花、畫畫、做布藝、鉤針,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或許經歷過風雨,才能品出日子不一樣的味道。”
“少生氣,少皺眉,想開些……”這是王曉稼對患者說得最多的話。管理自己的情緒大壩,王曉稼笑稱:煩惱不過夜,遇到事情,要發火,先問問自己有沒有發火的必要,通常經過這樣的步驟,情緒就平復下來了。
“另外,我還是得強調運動的必要,參與體育運動,在汗水和歡笑中釋放壓力,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素養的可行之路。”王曉稼說。
記者 柯靜 通訊員 王屹峰 葉斌/文 張之冰/攝
感謝閱讀,如果覺得還不錯,請點并轉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