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有約|東南大學張志珺教授、中科院深圳先進

張志珺教授、王立平教授和韓瓔教授課題組結合采用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患者和阿爾茨海默病(AD)基因工程鼠探討并發現“旁海馬-眶額皮層神經環路障礙是視空間記憶障礙神經基礎,其進行性受損可做為AD早期診斷生物學標記和干預靶點,主要結果以封面文章在線發表在:《Neuroscience Bulletin》,2020 Apr 29. doi: 10.1007/s12264-020-00498-3. Online ahead of print.[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264-020-00498-3] “Impaired para-hippocampal gyrus-orbitofrontal cortex circuit related to visuospatial memory deficit as a potential biomarker andintervening approach for Alzheimer Disease”.AD是以進行性認知功能障礙及行為異常為主要表現的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淀粉樣蛋白沉積及神經元纖維纏結是AD特征性神經病理改變,但針對其改變的藥物研發屢屢失敗。有證據表明,視空間記憶障礙也出現在部分AD患者早期。靈長類旁海馬-眶額葉皮層(parahippocampal gyrus-orbitofrontal cortex,PHG-OFC)可能是視空間記憶神經基礎,而嚙齒類動物后嗅皮層-腹外側眶額葉皮層(postrhinal cortex-ventrallateral orbitofrontal cortex, POR-vlOFC)神經環路和靈長類PHG-OFC同源。本團隊前期研究已發現,野生型小鼠POR-vlOFC參與了視空間記憶提取功能調控,抑制其谷氨酸能POR-vlOFC神經投射,可導致認知正常野生型小鼠出現視空間記憶障礙;本研究進一步發現,6月齡出現視空間記憶障礙的5XFAD小鼠谷氨酸能POR-vlOFC神經投射結構連接受損,在執行新奇位置識別(novel object place recognition test,NOPRT)任務時,vlOFC腦區谷氨酸能神經元激活顯著減少,POR和vlOFC腦區的功能連接顯著增加,靶向特異性激活谷氨酸能POR-vlOFC神經投射,可有效改善5XFAD小鼠的視空間記憶障礙。同時,對患者的臨床隨訪研究發現,與穩定型MCI患者組和認知正常對照組相比,MCI中AD轉化患者的多模態磁共振研究結果顯示,PHG和OFC灰質體積進行性減小和PHG-OFC功能連接進行性減低,其變化可有效區分MCI患者穩定型和AD轉化型,其準確度為77.3%,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72.97%和81.58%。本研究結合臨床患者和模式動物闡明了PHG-OFC/POR-vlOFC神經環路受損在AD視空間記憶障礙中的作用,發現了早期預測AD轉化的客觀標記物,為AD靶向干預提供了靶點實證。張志珺教授、王立平教授和韓瓔教授為共同通信作者;東南大學朱琳、王贊博士和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都展宏副研究員為共同第一作者。相關工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合作項目等資助。

本號既往發表的重要話題

我們都需要直面死亡的勇氣

生如夏花般燦爛,死如秋葉般靜美

文獻閱讀|睡眠障礙既是AD的危險因素,也是AD的伴隨癥狀

生活方式|通過飲食方式預防AD

讓世界充滿愛|關愛照料者使其會更好地理解與照顧患阿爾茨海默病的親人

照料重度癡呆患者的實用技巧

如何更好地照料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飲食

如何更好地照料失智老人?

如何照顧老年癡呆患者

AD一級預防之非藥物干預

AD一級預防|飲食與癡呆風險:來自久山町的一項研究。

實錘|雙語能力延緩阿爾茨海默病進程

專家論壇|重視主觀認知下降的非藥物干預

專家建議|保證睡眠有助于鞏固記憶

治療篇|針灸-有助于改善認知嗎?

全國記憶門診分布表

更新|中國AD臨床前期聯盟|全國盟成員單位記憶門診出診表

量表

各種量表你用對了嗎?

王蔭華教授在神經心理量表培訓班上的開幕致辭全文

欲快速查找個人感興趣的主題文章請點開下面的超鏈接:

教程|正確點開微信公眾號的姿勢

號內搜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請選擇下面行動中的一項:A.分享到朋友圈B.轉發到相關微信群C.關注“北京認知神經科學學會”公眾號(ID: BCNS20180815)D.以上全選

(正確答案:D)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yangshengzhidao/view-181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