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科普 科學傳播!點擊上方藍字一鍵關注
本文專家:汪小歡,復旦大學醫學博士
盡管在科技發展迅猛的今天,人們對癌癥依然是談之色變。
隨著對癌癥的逐漸了解,人們發現了一個事實:只要一直活下去,就一定會得癌癥。
聽上去確實很可怕,但是這其中的道理,希望每個人都能明白。
人只要活著就一定會得癌癥?
首先要弄清楚癌細胞是如何產生的:
人體內的細胞不停地分裂,新細胞誕生,老細胞死去,正常情況下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
但是由于分裂本身的內在原因以及在一些外界因素(如抽煙等不良習慣)的影響下,細胞發生了“突變”,變得不受控制地瘋狂生長,就形成了癌癥。
因此,只要人一直活著,細胞就會一直分裂,產生癌細胞的概率就會越來越大。
不過,體內的癌細胞發展成癌癥,需要十幾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這也是為什么超過50歲之后,癌癥的發生率就會明顯增加。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癌癥最大的風險之一就是年齡,年齡越大,患癌率越高。一個健康的細胞變成真正的癌細胞,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便是時間。
除了時間,還有一些癌癥與遺傳有關。
哪些癌癥會遺傳?
細胞癌變的前提是基因突變,而有一部分人天生會攜帶容易突變的基因,易患上某些特定的癌癥。以下這六類癌癥便和遺傳有很大關系:
乳腺癌
近親患有乳腺癌的人,自身患癌風險增加三倍。好萊塢巨星安吉麗娜茱麗,她的母親便患有乳腺癌,為了預防她選擇了雙側乳腺切除手術。
腸癌
有一種叫“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的疾病,它比普通息肉更容易發展為腸癌。如果有親屬患有腸癌,最好每年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胃癌
約有5%-10%胃癌患者屬于遺傳性胃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遺傳彌漫型胃癌”。高風險人群,建議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肝癌
如果父母患有肝癌,子女需要定期做全面的肝臟檢查。
肺癌
如果近親中有人患肺癌,而其本人又吸煙,那么患肺癌的風險比普通人高14倍。因此,有易感基因的人想要預防肺癌,就不能抽煙且要遠離二手煙。
癌細胞是如何殺死人的?
耗大量營養,使人身體虛弱
瘋狂生長的癌細胞,需要消耗大量營養,導致人體嚴重缺乏一些必要的營養物質,許多癌癥晚期患者都會出現臟器功能衰竭。
因此,如果短期內無緣由的體重快速減輕,一定要引起重視,盡早檢查。
破壞血管
許多腫瘤的體積會不斷增加,從而壓迫到臟器血管,甚至導致血管破裂。
癌癥并發癥
癌癥的轉移性很強,轉移的癌癥會影響許多其他器官的功能,導致功能障礙。另外,癌癥還會形成癌栓,脫落了以后就會形成血栓。
治療的副作用
癌癥治療許多都有副作用,比如放療導致的局部潰爛,化療導致的骨髓抑制等。
癌癥為什么難治?
癌癥難治,主要在于兩點:
頑強的生命力
癌癥生長不受控制,只要有營養就會一直擴增,這使得普通藥物很難起效。
不斷進化
免疫細胞和藥物不能區分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從而使癌細胞躲避免疫系統和藥物的殺傷。
有什么治療方法?
目前癌癥有四大治療手段:化療、放療、靶向藥物以及手術治療等。
另外,免疫治療如CAR-T等療法也日趨成熟。
化療:對生長活性強的細胞進行殺滅。但有一些本身的生長活性較高的正常細胞如毛囊細胞,也會被殃及。這也是許多化療病人會出現脫發的原因。
放療:對癌細胞部位進行輻射照射,殺死癌細胞。但放療只能在某一片區域起作用,所以對于一些轉移病人,放療作用有限。
靶向藥物:能很好地區分正常細胞和癌細胞,定向將癌細胞殺死。療效好,副作用相對較小。
但癌細胞會進化出讓靶向藥物識別不了的“技能”,所以一種靶向藥物往往用一段時間后療效就會下降,就需要換另外一種。
如何預防癌癥?
國家癌癥中心2019年數據顯示:
2015年,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癥,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癌癥依然是威脅健康的一大殺手。
預防癌癥沒有什么捷徑,就是“早發現早治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不要抽煙
吸煙(或二手煙)與多種癌癥相關:如肺癌、口腔癌、胰腺癌等。
健康的飲食
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高熱量食物(精制糖等);限制加工的肉類;少喝酒;避免肥胖。
加強身體鍛煉
可以降低乳腺癌和結腸癌的風險。
避免過度日曬
皮膚癌是最常見的癌癥之一。在戶外時,盡可能待在陰涼處。必須暴露于日光下時,衣物盡可能覆蓋皮膚,還要涂防曬霜。
接種疫苗
預防癌癥包括防止某些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人乳頭瘤病毒(HPV)等。
避免不安全行為
如踐行安全的性行為。有艾滋病毒或艾滋病的人患肛門癌,肝癌和肺癌的風險較高。
定期體檢
定期進行篩查可能會增加癌癥早期發現的機會。
記住
預防癌癥的關鍵是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早發現早治療
支持我們請評論 點擊在看???
公眾號ID:Science_China
公眾科普 科學傳播
中國科協官方微信 國家科普平臺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