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常吃的4種素菜,等于直接“喝油”

都說多吃蔬菜好,每次吃飯,都有意識地多點幾道,比如干煸菜花、紅燒茄子、干鍋包菜……

你以為你吃得更健康了?但很不幸,你可能在“吃油”!

(來源:soogif)

代表:干煸四季豆、干煸菜花、干煸平菇等。

干煸蔬菜時,一般加入比炒菜多兩倍的油量,將食材混在油中不斷翻炒煎熟。

很多餐館為了節省時間,還會直接用熱油將食材炸熟,那樣油就更多了。

(來源:網絡)

比如,一盤干煸四季豆(生四季豆60克左右),最終大約含有14克的脂肪[1](幾乎都是食用油帶來的),接近每天烹調油推薦限量(25~30克)的一半[2]

而同樣大小的一盤醬汁扁豆,脂肪含量為2.8克;一盤清炒荷蘭豆的脂肪含量僅為2.3克[1]。真是天壤之別啊!

代表:紅燒茄子、紅燒豆腐、地三鮮等。

大多數紅燒菜品,都是先用油煎炸,再加水慢燉收汁。

(來源:soogif)

很多素菜(比如茄子、豆腐、土豆等)又容易吸油,紅燒出來,油肯定超高了!

比如一盤地三鮮(其中包含土豆60克、茄子100克、青椒33克,一人份)脂肪含量已經高達25.3克[2],吃完這一盤,一天的烹調油攝入已經達標了。真是罪過罪過。

代表:干鍋菜花、干鍋土豆片、干鍋包菜等。

干鍋菜的做法就是把熟了的食材泡在很多油里,然后用酒精燈在下面持續加熱,菜繼續吸油。

(來源:soogif)

再加上干鍋菜通常會做成較辣的口味,超級下飯,這吃進去的熱量真的難以估計了。

代表菜品:炸腐竹、炸蓮藕、炸平菇、炸土豆等。

毋庸置疑,油炸蔬菜是脂肪含量的王者。

(來源:soogif)

以炸薯條為例,某M記來的一份大薯,脂肪含量為17.8克,占到一天烹調油限量的一半還多。

而且,油炸食物反復加熱,還可能存在較多的苯并芘、雜環胺、丙烯酰胺等致癌物。

這么多好吃的菜都不能吃,難道只有水煮青菜才是最健康?

烹飪時,可以多用蒸、煮、燉、燜、涼拌等方式,使用不粘鍋、烤箱、電餅鐺等烹調器,就能減少用油量。

(來源:soogif)

比如將紅燒茄子換成蒸茄子,澆少許自己喜歡的醬汁佐味。

多用番茄炒菜花來替換掉油膩的干鍋菜花,清淡又爽口。

秋冬時節,把土豆和四季豆混合燉上一鍋,不是比干煸/油炸來得更暖心暖胃嗎?

當然,油也不是一點不能吃。脂肪也是一種營養成分,對提供必需脂肪酸和吸收維生素A、D、E、K有幫助,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調油攝入量不超過25~30克就可以啦!

歡迎聯系騰訊醫典小助手投稿/轉載合作

微信:tencent_medipedia

郵箱:txydtougao@tencent.com

特約作者: 劉晨 | 注冊營養師

審稿專家: 李園園 | 注冊營養師

參考文獻

[1]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M].人民衛生出版社

[2]程廣燕,盧士軍.中式常見菜品配料與營養[M].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yangshengzhidao/view-184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