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arollero
醫用「戰略性物資」
臨床工作中,醫生最需要的是什么?寫不干的藍黑筆、踩屎感 max 的皮鞋、锃光發亮的聽診器。
來到 21 世紀,醫生的最大訴求只剩下一個:清醒地活著。這其中,「活著」是「清醒」的前提條件,而「清醒」是「活著」的質量保障。
于是,2015 年 BMJ 的一篇論文表示:或者,醫生還需要一杯「黑藥」。
黑藥:對醫生工作中咖啡購買方式的觀察性研究(圖源:the BMJ)
「黑藥」是啥?文章的標題已經給出解釋:咖啡。
2009 年,昆士蘭健康中心(Queensland Cultural Centre)的「疲勞管理政策」表明,疲倦且過度勞累的醫生會「戰略性使用咖啡因」。
他們建議醫生每個工作日服用 400mg 咖啡因(≈ 6 杯咖啡),以保持工作清醒。
就這樣,為了精準探索醫生購買咖啡的行為,實事求是的科研人決定用數據說話:直接對瑞典一家醫院下手,把這家醫院一整年的咖啡購買情況統計個遍。
對醫生咖啡購買行為的觀察
這項神秘研究發生在 2015 年。
研究開始前,作者先明確了一個基本點:盡管廉價速溶咖啡也含有少量咖啡因,但這并不配稱之為咖啡。
因此,論文中所有行為分析,只基于醫院的四個帶有社交屬性的咖啡廳。
在大數據的幫助下,機智的作者調取了瑞士一家大型教學醫院 2014 年內所有的咖啡消費數據,通過醫院電子支付系統,獲取有關咖啡類型、銷售時間和購買產品數量的準確信息。
浙江某三甲醫院電梯間抓拍:拿著咖啡行色匆匆的醫務工作者(圖源:自己拍的;已征詢被拍人同意)
另一邊,他通過官方渠道向人力資源部門獲取了醫院的員工數據,包括職業、從屬關系、醫學專業、性別、年齡等信息。參加者包括了來自所有醫學專業的 766 名合格醫生(425 名男性,341 名女性)。
作者先使用 χ 2、Fisher、t 檢驗等方法對喝咖啡的人和不喝的人進行了統計比較。
之后,他做了一個針對喝咖啡群體的統計動作,細節到每小時出售咖啡的絕對數量。緊接著,再運用 t 檢驗、方差分析來確定性別、階層位置和專業的影響,對數據進行后續處理。
簡單來說,把購買數據庫和人力數據庫一合并,得出一些有趣結論。
骨科最愛買咖啡,麻醉醫生最少?
在這項研究以前,一個橫亙在當地醫生圈的「學術爭論」是,外科醫生和放射科醫生,到底誰最愛喝咖啡?
作者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然而奇妙的結果出現了。
一個意料內的結果是,醫學專業與每年咖啡數量呈顯著相關(F = 12.455;P < 0.001)。
但誰也沒想到,消費的主力軍竟然既不是普通外科醫生,也不是放射科醫生,而是骨科醫生。
the BMJ :骨科醫生每年每人喝的咖啡最多(平均 189.4,標準差 136.4),麻醉醫生最少,平均每人每年只喝 38.8 杯咖啡(標準差 48.2)
對于這個結果,作者做出分析:一種可能是骨科醫生將「努力工作、愛玩、愛喝酒」(work hard/play hard/drink hard)的好習慣發揮地淋漓盡致,所以經常到食堂買咖啡;二是瑞士骨科醫生的空閑時間比較多,需要一些消磨時光的好方法。
至于外科醫生數據拉垮,則可以歸因于統計限制。畢竟,根據以往經驗,手術室里大多存在制造咖啡的「幽靈」:「部門負責人們通常擁有自己的咖啡機,甚至還有協助制備「黑藥」的秘書。」
換個說法:每個科室有科秘,每層樓有樓秘,那說不準每個手術室還有一個「咖秘」!
最后,針對麻醉科醫生不愛喝咖啡,作者也送上兩個截然不同的分析邏輯:麻醉科醫生太忙了,他們壓根沒時間去找咖啡廳在哪兒;又或者,他們在科室里設立了專屬咖啡機,自產自銷。
年資越高越愛喝咖啡?
研究完不同科室,就是對不同職級的分析。
俗話說的好,學好老,喝到老。這部分的結論是,年資越高,越愛喝咖啡。
the BMJ :咖啡攝入量與等級之間呈正相關(F = 4.546;P = 0.004)
針對這個結果,作者認為,高年資醫生們青春不再,這大概率是他們用來對抗年齡和疲勞的絕佳工具。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跟上年輕人的步伐。
當然,他提出另一種假設:高年資醫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社交人際網絡,所以有更多的購買需求。對于他們來說,咖啡也可以被理解為一種社交手段。
通俗點來講,誰知道主任的咖啡買了是自己喝,還是請客呢?
因此作者認為,已有的數據可能高估了較高職位中的平均咖啡消費量。
男醫生愛喝濃縮,女醫生愛喝卡布奇諾
另外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作者發現,男女醫生之間存在明顯的消費偏好。
研究顯示,盡管在絕對咖啡消費量上,性別差異與總體人口數據一致,但是在品牌及類型偏好上,存在很大差距。
在品牌咖啡與意式濃縮上,男醫生展現出了神秘的購買力量。而女醫生則更傾向于卡布奇諾的消費。
根據對廣告公司宣傳及 1053 名醫學生的消費者行為分析,品牌咖啡對男性的吸引力(85%)比女性(64%)更多。
因此,作者認為男女醫生在咖啡態度上的差異,與市場宣傳分不開。
「咖啡廣告普遍會利用性別角色,男人們享受著像樣的意式濃縮咖啡,而女人們則在沙發上喝著卡布奇諾與朋友聊天。」
醫院里的咖啡哲學
到這里,關于院內咖啡購買行為的數據分析可謂是一路火花帶閃電。
盡管是一次趣味研究,在文章的最后,作者還是認真對已有結果進行了一些解讀,試圖揭示一些曾經被忽略的話題。
比如,同樣是科室咖啡攝取的數據,作者發現,自助餐廳里放射科醫生的身影總是多于其他科室。基于這個現象,他猜測是因為放射科醫生需要在昏暗的光線下長期面對計算機屏幕,容易在短時間內感到疲勞。
他指出,喝咖啡對于放射科醫生來說,不僅是一種功能性飲料,也是對黑暗工作環境的逃避,是用放風的方式對自我心態的一次次解放。
在作者的解釋里,咖啡是醒神工具,是社交手段,是市場消費偏好的印證,更是一種讓醫生舒適的生活方式。
圖源:朋友提供
在中國,盡管喝咖啡的行為沒有如此高頻,但類比到喝茶、喝奶茶,性質其實所差不大。
或許弄清楚這個問題,下一篇頂刊文章就是你的大作。(內容審核:Leu.)
題圖來源:朋友提供
參考資料:
https://www.bmj.com/content/351/bmj.h6446
新媒體運營(丁香園)負責運營丁香園微信公眾號與丁香園微博點此投遞簡歷
也可將簡歷投至郵箱hujiafeng@dxy.cn郵件標題:新媒體運營(丁香園)- 姓名如果有既往作品,請附在郵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