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主腎,入冬之后我就一直強調家長要幫孩子好好補腎。之前的推文里,我有說到,補腎工作做得好,孩子的生長發育也會更理想,一些過敏疾病也不容易復發。但腎要具體怎么補、要如何根據孩子的癥狀來調補都是一門學問,今天就來說一說。
《黃帝內經》:“腎者,人之本也”。腎就像是萬物生長之源,孕育著機體生長之機,無論是人類的生殖繁衍,還是人體的生、長、壯、老、死等生命活動規律,都和腎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如果說,脾乃后天之本,那么腎就是先天之本,負責封藏人體的“先天之精”與“后天之精”,決定先天體質的強弱。
《素問·六節藏象論》:“腎者主蟄……通于冬氣”,腎與冬季相對應,冬季作為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自然萬物皆靜謐閉藏,而腎具有潛藏、封藏、閉藏精氣的特點,是封藏之本,腎的臟腑特性與冬季相通應,所以在冬季更應該重視補腎。
我常說,小兒腎常虛,家長要好好抓住冬季這段時間調補。腎虛,簡單來說,就是腎的功能疲弱,腎臟精氣陰陽不足,不能正常運轉和代謝,一般來說,分為腎精不足、腎氣虛、腎陽虛、腎陰虛等。
腎精不足
腎負責封藏人體的“先天之精”與“后天之精”。那什么是腎精?腎精,是生命之源,生命的根本,是腎臟生理功能的物質基礎,能充養骨髓,促進生長發育和成熟。如果一個人的腎精充足,封藏而不外泄,人的生命力就旺盛,人的生殖能力就有保障;否則,腎精虧虛,人體的生殖能力就會大受影響。
如何判斷孩子腎精不足?
當孩子腎精不足,就會出現發育遲緩、語遲、結巴、身材矮小、囟門遲閉、骨弱肢柔、雞胸龜背、反應遲鈍、智識不聰等癥狀,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出現以上癥狀,需及早干預調理。
● 調理重點:補益腎精
腎精不足的孩子,大多是先天稟賦不足所導致的,調補的方向在于補益腎精。
年紀小的孩子可以用小兒推拿調補,具體的推拿手法如下:
調五經,左右手各5-10遍;揉二馬、揉足三里1分鐘;按揉廉泉穴1分鐘;輕摩揉囟門5分鐘;按揉啞門、風府各1分鐘。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豬肉魚頭湯
材料:
魚頭1/2個,豬瘦肉50克,川芎3克,白芷5克,山藥10克,枸杞子5克,黨參5克,鹽適量
做法:
1. 將魚頭煎熟,豬瘦肉汆煮,一起放入鍋中;
2. 加入藥材,小火煲 1.5 小時;
3. 調味即可出鍋。
功效:
補中益氣、健腦益智。
宜忌:
◆ 適用于腎精不足、發育較遲緩的孩子。
◆ 3 歲以上辨證服用。
◆ 蠶豆病可以用。
更多食療方的做法、用法
請訂閱《兒童食療大全》電子課
<< 上下滑動查看圖片 >>
腎氣虛
腎氣,指的是腎精所化之氣,又稱元氣,主宰著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是腎臟功能的物質基礎和維持生命活動的本原與動力。腎氣是最重要的臟腑之氣,人體的生長壯老等生命過程取決于腎氣由弱到強、由盛轉虧的生理變化過程。想要孩子的腎氣足,媽媽在胎兒期就要開始顧護孩子,控制自己的飲食、情緒、休息等。
如何判斷孩子腎氣虛?
如果孩子自汗、尿床、發育遲緩、身材瘦小、臉色淡白、說話聲音小、腰膝酸軟、總是喊累要抱著走等情況,那多半是腎氣虛。
● 調理重點:補腎益氣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脾的陽氣借助腎陽的溫煦,腎的精氣需要依賴脾運化的水谷精微不斷補充。所以,腎氣虛的孩子大多數都是脾氣虛引起的,通過補脾氣來補腎氣最為有效。
補脾氣、腎氣最好的方法是食補,食補首先要做到顧護脾胃,每天堅持“10秒判消化”,發現積食的情況及時地消食導滯;平常可以一周給孩子喝一次三星湯+素食來保健,消化好的時候加上一些健脾益腎的食補。
另外,可以在晚上入睡前,用小兒推拿幫孩子固腎氣,調理陰陽關系:補腎經、補肺經、補脾經、推三關100~300次;揉外勞宮100~300次;橫擦腰骶部、溫運丹田、揉腎俞。橫擦腰骶部可做1-3分鐘,丹田和腎俞可做3-5分鐘,三者均以穴位皮膚透熱為佳。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小兒提氣湯
材料:
白術8克,山藥10克,芡實10克,佛手5克,枸杞子5克,豬瘦肉適量
做法:
1. 全部材料加入鍋中,加入600毫升水;
2. 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熬煮,煎至剩下約100毫升。
分次服用,每周2次。
功效:
健脾、固腎、柔肝。
宜忌:
◆ 適用于少氣乏力、易疲倦、胃口差、遺尿等癥狀。
◆ 3歲以上消化好時用;1~2歲喝湯不吃渣。
◆ 蠶豆病可以用。
更多食療方的做法、用法
請訂閱《兒童食療大全》電子課
<< 上下滑動查看圖片 >>
腎陽虛
“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腎陽,是臟腑陽氣的根本,推動和激發臟腑的各種功能,溫煦全身臟腑形體官竅。腎陽充盛,臟腑形體官竅可得其溫煦,各種功能旺盛,精神振奮。
如何判斷孩子腎陽虛?
孩子腎陽虧虛,身體失去了腎陽的溫煦,就容易出現畏寒怕冷、身體浮腫、容易喊累、嗜睡、尿頻、小便清長、夜間尿床、大便溏泄等癥狀,這一類的孩子舌質比較淡,舌體胖大,舌苔薄白。
● 調理重點:溫腎助陽
腎陽虛的孩子多數是因為陽虛體質所導致,容易反復生病。而孩子在生病時會服用西藥、抗生素、輸液等,都屬于苦寒藥物,會進一步損傷腎陽。因此,腎陽虛的孩子更應該顧護好脾胃,控制好消化,利用冬季調理體質,減少生病的機會。
腎陽虛的孩子調理的關鍵在于溫腎助陽。平常家長可以帶孩子到戶外爬爬山、做八段錦,曬曬太陽,消化好時可多吃羊肉、牛肉、韭菜等溫熱性食物,在冬季吃效果更好。平常少吃寒涼蔬菜和瓜果,如西瓜、黃瓜、雪梨等,并配合食療改善體質。
蛤蚧豬腰湯
材料:
蛤蚧1個,豬腰1/4個,去核紅棗2枚,姜片2片,鹽適量
做法:
1. 蛤蚧去頭足鱗,研末,分5份,取1份;
2. 與生姜、紅棗沖入沸水中煮15分鐘;
3. 加入切塊后的豬腰再煮沸15分鐘即成。
為去腥味可放少量黃酒,請注意煮沸以利于酒精揮發。
冬季可每周給孩子喝 1~2次,用6次停2周。
功效:
溫陽補腎、補肺定喘。
宜忌:
◆ 適用于咳喘反復、體虛的孩子。
◆ 家長不用擔心蛤蚧是否有激素,關鍵在量的控制。
◆ 3 歲以上消化好時用。
◆ 蠶豆病可以用。
更多食療方的做法、用法
請訂閱《兒童食療大全》電子課
<< 上下滑動查看圖片 >>
腎陰虛
“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腎陰,是臟腑陰液之本,滋潤全身臟腑形體官竅。腎陰充足,臟腑形體官竅得以滋潤,其功能健旺而又不至于過亢,讓人體精神得以內守。
如何判斷孩子腎陰虛?
腎陰虧損的孩子,失于滋養,虛熱內擾,通常都會有干燥、燥熱的表現,容易頭發發干、沒有光澤、發色偏黃、腰背無力、手足心熱、生長遲緩等。這一類的孩子舌頭瘦長、舌色紅,舌苔少或者有裂紋,性格比較好動,也容易發脾氣,家長會覺得孩子很容易“上火”。
● 調理重點:滋養腎陰
腎陰虛的孩子多因溫熱病后期傷陰,或過食溫燥的食物耗傷陰液所導致,加上冬季天氣干燥,燥邪侵犯人體,進一步損傷陰液,所以孩子的癥狀會特別明顯。
腎陰虛調理的重點在于滋養腎陰,在飲食方面,可吃點鴨肉、百合等甘涼滋潤的食物,少吃或不吃牛肉、羊肉等燥熱食物。家長可以做一碗冬寧甜湯給孩子喝,尤其適合冬季潤燥、滋養腎陰,可作為糖水點心或日間飲品。另外,睡眠是很好的養陰過程,冬季要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早睡晚起。
冬寧甜湯
材料:
干無花果1個,去心蓮子10粒,黑棗1枚,花生10顆,黃糖5~10克
做法:
1. 將干無花果、去心蓮子、黑棗、花生一起煲水煮沸;
2. 小火慢煲約1小時,直到花生熟爛;
3. 放入適量黃糖調味,晾溫飲用。
功效:
溫潤滋腎,養血安神。
宜忌:
◆ 3歲以上辨證服用。
◆ 蠶豆病可以用。
更多食療方的做法、用法
請訂閱《兒童食療大全》電子課
腎是人體最根本的臟腑,而腎精是腎臟中最重要的精微物質,腎精化生的腎氣一方面封藏腎精,一方面又可分為腎陰與腎陽作用于全身,腎陰如河流滋養全身陰液,腎陽如太陽溫煦全身陽氣。總的來說,腎陽就像是爐中的火,腎陰就是鍋中的水,腎氣就是火把水燒開以后的水蒸氣。水少了,就是腎陰虛;火少了,就是腎陽虛;水少或者火少都會導致腎氣虛。
但家長要注意,補腎的前提是要補脾。脾乃五臟之母,腎為一身之根,脾和腎的關系相攜相繼。腎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脾化生后天之精,不斷輸送至腎,充養先天之精,使之生化不息。只有脾胃功能強健,消化狀態好才能接納和吸收營養,才能補得進去。相反,如果孩子脾氣不足,就會用到腎氣來補,對腎也是一種傷害。
所以家長在補腎時,不能忘記幫孩子補脾。每天堅持“10秒判消化”,觀察孩子的大便、口氣、舌苔、睡眠,如果有2個或以上不正常就證明孩子積食了,要及時用“4招”(吃少、吃軟、吃素、吃三星湯)消食導滯。孩子消化好時,可以給他吃點太子參、白術、山藥、炒白扁豆、茯苓、芡實等補脾的食藥材,每周1~2次暖冬方。更多顧護脾胃的實操方法,我在【兒童脾胃課】中有詳細的介紹,家長可以訂閱學習。
▍推薦課程
▍50元全場券
話題討論
冬天您是如何幫孩子補腎的?
一起來分享您的經驗吧!
大家可以把好的思路和方法在留言區分享,截至明早八點,討論本話題且點贊前三名的家長可獲得許教授任意課程50元優惠券一張。每人最多獲獎一次。加微信領獎:ejmyxzs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