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廁所喜歡玩手機嗎?
玩?不玩?
(歡迎在底部評論區冒泡)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會選“玩”
其實小編自己偶爾也會,但是....
從今天開始
讓我們一起改掉這個壞習慣吧!
因為它不知不覺
讓你從頭傷到腳啦!
現如今,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從“低頭族”到沒帶手機就焦慮不安的“手機綜合癥”,人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嚴重。很多人連上廁所都不忘記帶上它,聊微信、逛微博、打游戲等等,甚至有些人離開了手機便便就不出來了
注意啦?。?!
上廁所喜歡玩手機的人:
你的7個器官正慢慢受損
1、大腦反應遲鈍、頭暈腦漲
人們蹲廁時玩手機,不自覺地就會延長時間,容易使血液向下流,導致腦部供血不足,這就是為什么久蹲后突然起立會出現頭暈腦漲的原因。
2、眼睛近視、干眼癥
衛生間光線一般較暗,不適合看任何電子產品,尤其是孩子,如廁時近距離看手機會使眼睛始終處于緊張、用力的狀態,得不到充分休息,從而容易引起近視。
成人長時間盯著屏幕時,眨眼次數會減少1/3,從而導致眼球表面更多淚液蒸發,使眼球缺乏滋潤。
而淚液蒸發是導致干眼癥的主因之一,干眼癥最終會導致永久性眼損傷。
3、頸腰椎頸椎間盤突出、頸椎不穩
長時間低頭看手機是頸椎病年輕化的重要原因。如廁時,身體會不自覺前傾,頸椎受到的壓力更大,導致頸椎前屈度發生變化,易引起頸椎間盤突出、頸椎不穩等。
尤其是蹲便,還會因腰椎缺乏足夠支撐,導致原有弧度被改變,讓椎間盤所受重力不斷增大,久而久之會誘發腰椎間盤突出。
4、心腦血管血壓升高、猝死
廁所是猝死率極高的危險地點之一,如廁時間過久,會讓風險驟增。
一項實驗室數據顯示:排便時,腦動脈壓力可增加20毫米汞柱以上。對原本就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來說,心肌耗氧量的增加可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及嚴重的心律失常,血壓驟升可導致腦血管破裂出血,兩者都可能造成猝死。
平常體質比較弱的人,還存在血管調節反應差的情況,如廁長時間看手機、久蹲后突然站起,容易發生一過性腦缺血,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的暈倒甚至發生腦血管意外。
5、肛腸痔瘡、便秘
目前臨床已經證實了,如廁時間久與痔瘡的因果關系,即使在沒有便秘的情況下,蹲廁時因為玩手機、看報紙導致時間過久的不良排便習慣,同樣可以促使痔瘡發生。原因主要有兩種:
肛墊下移
人體肛管的黏膜下有一層環狀的靜脈、平滑肌、彈性組織和結締組織組成的肛墊,肛墊本身有彈性收縮的作用,可以開閉肛管,控制排便。
但較長時間的腹壓升高,會導致肛墊彈性回縮作用減弱,失去原本的支撐,下移形成痔瘡。
靜脈曲張
直腸肛管的位置在人體腹腔的最下部,蹲廁過久,在重力和腹腔臟器作用的雙重壓迫下,直腸靜脈回流受阻,末端血液回流障礙,可以導致靜脈血管淤血擴張,形成痔瘡。
此外,排便是肌肉反射的動作之一,人體的中樞神經參與了這個反射活動,玩手機會干擾大腦對排便傳導神經的指揮,延長排便時間,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排便困難,或是習慣性便秘。
6、膝關節退行性病變
膝關節是人體中負重最大、運動最多的關節,人在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6倍。
深蹲垂直向下看,膝關節是超過腳尖的,增大了膝關節角,使后交叉韌帶和髕骨受力增加。
凡關節都由結締組織韌帶所連,韌帶在肌肉的兩端,而且血液循環較薄弱,人在久蹲后,內外側韌帶受力最大,加大了關節和韌帶的負擔。對于已經有退行性病變的人,建議上廁所別久蹲,最好選擇坐便。
7、下肢靜脈血栓
人體下肢靜脈的血液回流,需要肌肉的收縮來輔助,當蹲廁所看手機超過15分鐘以上,肌肉長時間不動,收縮會相應變慢,導致靜脈的血液流速減緩,容易出現腿部腫脹、發麻。
如果經常保持這種壞習慣,還會形成下肢靜脈血栓,若是下肢深靜脈血栓,還可能致命。
本身有血管內皮細胞受損、血液有凝固傾向、肥胖、高血脂,或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群尤其注意,在如廁后出現腿部腫脹、下肢沉重走不動路時,應及時到血管外科就診。
8、心理注意力下降
上廁所玩手機圖的是休閑,卻會讓人陷入一種持續的“多任務處理”狀態,長此以往會出現“注意力障礙”等心理問題。
大量的無效信息進入大腦,削弱了大腦對有用信息的處理能力,最終導致記憶力下降。
此外,離不開手機還會讓人處于應激狀態,外界一切變化隨時可以接收到,讓人難以安定。
上廁所玩手機還有以下四大傷害??!
1吸入毒氣,易發炎坐馬桶時,身體和有毒物質之間形成了一個封閉空間,時間長了,這些毒氣會進入人體內,嚴重的還會引發各種炎癥。從這個角度而言,排便也應追求“短平快”,盡量減少人體和有毒物質的接觸時間。
2錯過便意,會便秘玩手機必然會分散排便時的注意力,想便便的感覺不留神就錯過了,這樣就會導致便意遲緩或沒了便意,人為引起便秘。“便意”對于不少人來說很珍貴,一旦錯過,就可能再努力也排不出了。對覺得排便困難的人來說,不要將進衛生間視為無聊或痛苦的事情,企圖通過閱讀或玩游戲來消磨時間,越是這樣做,越會刻意抑制“便意”,導致條件反射消失,從而坐半天馬桶也無濟于事。
3頭暈腦脹,腿發麻蹲的時間太長,容易使血液向下流,導致腦部供血不足,正常人久蹲突然起立會出現頭暈腦脹。血液的循環受阻,時間長了,細胞供氧不足,一旦血液回流,會出現部分神經發麻,有些人往往就會出現腿麻。
4手機滑落,會破財把手機帶進廁所,總會有各種不留意的時刻,讓手機從手上或者身上或者放置的地方滑落掉進廁所,造成財產損失。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可真不少呢。
如果您已經形成了上廁所看手機的習慣,怎么辦?必須告誡自己進廁所時不要帶手機,如果有刷朋友圈強迫癥,那就先刷完再進廁所。
健康排便七原則
1不帶報紙、手機、IPAD等如廁早上最容易出現結腸運動,起床后就上廁所,或者早餐后20分鐘排便是最佳時間。無論蹲廁、坐便,如廁時間不宜超過5分鐘,有便秘的人不宜超過10分鐘。已經有痔瘡的病人,更應縮短排便時間,建議不超過3分鐘。
2有便意別憋著現代生活節奏快,很多人有來不及上廁所便“憋著”,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一定要盡量減少刻意抑制便意的行為,避免條件反射消失帶來的便秘。
3好姿勢助排便一般來說,蹲便時,肛門周圍肌肉放松、腹壓增大,有助于順暢排便。只能坐便時,馬桶高度要以大腿保持半屈狀態為宜,如身高不夠,可在腳下墊個矮凳。
對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來說,用力排便可能誘發心肌梗死或腦卒中,最好選擇坐便,排完起身要緩慢。
4合理搭配膳食如出現大便腥臭、難沖凈的情況,要適當少吃肉食,適當多吃粗糧、果蔬韭菜、芹菜、白菜、胡蘿卜、木耳等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還可適當喝點酸奶。
5每天喝水1500~2000毫升一瓶礦泉水約為500毫升,便秘的人每天要喝3~4瓶,一次喝半瓶,一次大量喝水比每次少量喝、多次喝效果要好。但心臟不好者喝水不宜太冷、太猛,建議咨詢專業醫師意見。需要注意的是,這里說的是喝水,不能用咖啡、濃茶和含糖量過高的飲料代替。
6適當運動便秘的人推薦常做提肛運動,收縮和舒張肛門,鍛煉肛門肌肉。
7調節情緒排便受中樞系統控制,一旦出現焦慮、抑郁,干擾了中樞系統,排便功能就可能紊亂。反過來,由于便秘引起的不適,可以導致精神緊張、焦慮,加重便秘。
來源:脊柱健康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