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三十條措施!

滁州市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三十條措施

為深入貫徹中央及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健全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態化防控機制,現結合滁州實際,特制定如下防控措施。

聚焦重點人員,做到及時發現

1、做到信息精準管控。第一時間掌握入境、離鄂離漢及高風險地區來滁(返滁)人員信息,實現精準落地找人,做好日常追蹤管控。加強遠端防控,盡可能將擬入境人員穩在當地、穩住人心。

2、強化入境來滁(返滁)人員管理。“誰邀請、誰負責,誰雇傭、誰負責”。入境人員須落實健康申報、醫學巡查、14天定點隔離觀察、2次核酸檢測、1次血清抗體檢測等防疫措施。

3、加強入境解除隔離來滁(返滁)人員管理。入境異地隔離期滿來滁(返滁)人員,納入社區(村)健康管理,居家醫學觀察7天,其中已治愈的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要開展核酸檢測,落實出院患者健康管理措施。

4、做好離漢和高風險地區來滁(返滁)人員管理。嚴格落實“五個一律”,即一律納入社區管理、一律發放健康告知書、一律開展健康狀況問詢、一律驗證健康碼信息、一律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提供來滁前7日內核酸檢測報告的除外,在等待檢測結果期間,應居家觀察)。

聚焦重點環節,做到快速處置

5、加強交通運輸管理。加強對客運場站、水運碼頭和交通運輸工具的通風消毒,乘客須查驗安康碼、測體溫。司乘人員須全程佩戴口罩。

6、加快“安康碼”推廣使用。所有社區(村)、商區、校區、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出入須“掃碼核驗”。一旦發現“健康碼”為黃碼、紅碼人員,核驗單位應立即通知當地疫情防控部門落實管理措施。

7、擴大核酸檢測覆蓋面。對密切接觸者、境外入境人員、發熱門診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護人員、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口岸檢疫和邊防檢查人員、監所工作人員、社會福利養老機構工作人員等重點人群“應檢盡檢”。其他人群“愿檢盡檢”。“應檢盡檢”費用由當地政府承擔,“愿檢盡檢”費用由相關單位或個人承擔。

8、嚴格落實集中隔離措施。對確診(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第一時間實行集中隔離。隔離點要安全、規范,嚴格落實檢疫和管控措施,加強對隔離人員的人文關懷。

9、快速應急處置。對新增確診(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要在2小時內完成網報、12小時內完成實驗室檢測、24小時內完成初次流行病學調查,盡快徹底查明可能的感染源,做好對密切接觸者的判定和追蹤管理。合理確定疫點范圍后,嚴格落實消毒、隔離、醫學觀察等各項措施。要定期研判疫情形勢,開展風險評估,加強應急預案演練。

10、規范無癥狀感染者的管理。對發現的無癥狀感染者,由定點醫院集中醫學管理,其密切接觸者立即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相關信息要規范上報。

聚焦重點部位,做到精準管控

11、強化社區(村)精準防控。城鄉社區(村)網格化管理要延伸到樓棟、家庭和個人,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孕產婦、嚴重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做到摸排建檔立卡到位、落地定人包保到位、“掃碼核驗+測溫登記”到位,確保重點人員清、防控措施清、包保責任清。出現疫情的社區要加強密切接觸者排查和隔離管理、終末消毒等工作,必要時采取限制人員聚集性活動、封閉式管理等措施。

12、強化重點機構防控。養老院、福利院、監獄、看守所、精神病院等機構要繼續落實各項防控措施。養老機構內設醫務室、護理站等機構不得超出醫療許可提供對外服務。醫療機構舉辦養老機構或與養老機構毗鄰的,應開展交叉感染評估,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各類藥店繼續嚴格落實購買退燒、止咳類藥物實名登記制度。

13、強化復工復產企業防控。加強健康監測和出入登記管理,逐人建立健康檔案,避免人員聚集和大型集體活動,室內場所要保持空氣流通和清潔消毒,員工出現發熱、呼吸道癥狀的,須立即報告并處置。

14、強化重點場所防控。開放商場、超市、賓館、餐館等生活場所;采取網上預約、分流限流等方式,開放公園、運動場所,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室內場館,影劇院、游藝廳等密閉式娛樂休閑場所;可舉辦各類必要的會議、會展活動等。

15、強化校園防控。按照“科學防治、依法管理、分類指導、家校聯防、教醫聯控”的防控原則,建立學校、年級、班級、家長四級防控工作網絡。完善學校“兩案”、“八制”,加強學校封閉、衛生保潔、食宿、路途防控管理,牢牢管住“居家、路途、學校”三個重點部位。嚴格落實體溫檢測、分散住宿、錯峰就餐、教室通風消毒等措施,嚴禁大班額,一人一桌,保持合理距離。落實晨午(晚)檢制度,實行“日報告”和“零報告”,發現師生有發熱、咳嗽等可疑癥狀的,立即處置。

16、強化旅游景區防控。推行分時段游覽預約,4A級旅游景區在法定節假日要采取預約游覽方式,實現“應約盡約”;各類景區日接待游客量不得超過核定最大承載量的30%。景區出入口、重要參觀點等位置,要配備管理人員及時疏導,防止游客扎堆聚集。景區工作人員要開展健康監測和 “安康碼”核驗,要儲備足量的防疫物資,有異常情況應立即報告。景區密閉建筑、公共場所、衛生設施、游樂設備、餐飲場所等要加強通風換氣、清潔消毒。

聚焦重點規范,做到有效救治

17、規范預檢分診、發熱門診管理。醫療機構要強化預檢分診和發熱門診管理,做到位置醒目、標識清楚、人員配置合理、工作流程規范、規章制度健全,發揮發熱門診前沿哨所作用,確保第一時間發現病例。加強醫務人員防控方案和感染控制培訓,杜絕交叉感染。

18、規范確診病例轉運流程。輕型、普通型患者集中到市二院救治,重癥和危重癥患者集中到省級定點醫院救治。轉運過程應當做到“最短的路徑、最短的時間、最少的環節、最少的接觸人員、最嚴密的防護和最嚴格的消毒隔離”。

19、規范診療救治。各定點醫院要嚴格遵從最新版本診療規范,診療方案要標準化,進一步完善救治專家常態化會診制度。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堅持中西醫結合治療。

20、嚴格醫院病區規范管理。凡進入病區人員(含醫護人員、行政人員、保安、保潔、護工等)均要正確佩戴口罩,憑工作牌、腕帶等進入病區。各醫療機構經評估,對確需陪護的患者發放《陪護證》,陪護人員須進行健康管理與培訓。嚴格探視管理,禁止非必要的探視。病區所有人員健康狀況,測量體溫和詢問流行病學史等,要指定專人負責并登記。

21、加強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堅持發熱門診首診負責制,規范開展新冠病毒樣本采集、運送、保存和檢測。一旦發現疑似患者,要迅速上報和隔離,及時轉入定點醫院,不得擅自允許患者自行轉院或離院。加強患者收入院管理,要制定入院篩查流程,新入院患者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后方可轉入常規病房。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必須落實標準預防措施,根據診療操作的風險高低進行額外防護。

22、加強出院患者健康管理。治愈患者實行14天集中隔離和醫學觀察,定時定點復診;集中隔離結束后納入社區(村)健康管理,基層醫療機構提供康復醫療服務,做好健康監測、心理疏導等;出院患者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臨床表現,應立即將其轉至定點醫院進一步治療。

聚焦重點支撐,做到保障到位

23、加強宣傳引導。利用傳統媒體及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等新媒介,普及新冠肺炎疾病知識。加強輿情研判和引導,加快虛假信息甄別,及時主動發聲,消除負面影響,傳播弘揚正能量。

24、提高健康素養。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一體推進農村環境“三大革命、三大行動”,營造健康宜居的生產生活環境。倡導市民踐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牢記“一米線、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多通風、常消殺、少聚集、拒野味”等“三字經”,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等良好習慣。

25、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各地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核酸檢測能力建設。2020年5月底前,市直醫院和所有縣級以上疾控機構、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均應具備核酸檢測能力。不能按時完成的,嚴肅問責。

26、完善公共衛生應急處置體系。加快推進疾控體系改革和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對人員防護、消殺藥械、醫療救治設備、藥物等物資進行重點儲備,滿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需要。

27、健全聯防聯控機制。市、縣兩級指揮部辦公室及各工作組要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各成員單位要堅決執行各項調度指令,協同聯動配合,織密防控網,筑牢“防火墻”。

28、壓實黨委和政府責任。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決克服麻痹、松勁、僥幸思想,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堅決不讓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前功盡棄。

29、強化經費保障。各地要落實經費投入,保障防疫工作運轉,及時兌現對醫護、社區等工作人員的關心關愛政策。

30、嚴格督導考核。持續加強工作落實情況督查督辦力度,對發現的問題,跟蹤問效。各地各部門防控工作落實情況,列入市委綜合考核專項考核內容。

信息來源:滁州市新冠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美好滁州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jiankangyangsheng/2020/0522/18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