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精選
※子宮頸癌等人乳頭瘤病毒相關疾病免疫預防專家共識
※宮頸癌疫苗什么時候接種效果最佳、性價比高?
※一次講清:HCG、孕酮和流產(chǎn)的“三角關系”
※多圖帶你看懂陰道鏡
※香椿炒雞蛋引發(fā)大搶救!
※協(xié)和郁琦教授:月經(jīng)過多和過少
※產(chǎn)后慎用束腹帶
※“產(chǎn)后發(fā)汗”發(fā)的不是汗,是命!千萬別去做!
※性激素六項的臨床意義
※35歲生娃 VS 25歲生娃到底差多少?
※為什么要做宮頸癌篩查?
※宮頸癌疫苗打不打?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專家傾情解讀
※段濤教授談:為什么產(chǎn)科醫(yī)生總是勸你能順產(chǎn)就別剖?
來源:新華網(wǎng)、廣州日報、揚州晚報、健康時報等
鹽作為五味之首,是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調味品,但食鹽過多是導致高血壓高發(fā)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65歲以上老年人應不超過5克。但事實上,國人食鹽攝入量普遍超過標準值,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習慣了吃高熱量高鹽的外賣,進一步加劇了這一嚴重健康問題。
為了遏制越來越多的居民由于吃鹽多而引發(fā)高血壓等慢性病,多地都發(fā)起過“限鹽行動”,可鹽量下降后,飯菜又太淡了,為了口感好,有的家庭忍不住還是咸回去了。怎樣健康和美味兼得呢?
在這個時候,低鈉鹽橫空出世,在幾乎不影響咸味感覺的同時,輕輕松松地把攝鹽量降下來了,4月22日,英國權威期刊雜志還發(fā)表中國人群研究進一步顯示,食用低鈉鹽能夠減少45萬人心血管死亡,這么好的鹽趕緊推廣呀!然而,這時有人說了,低鈉鹽不能吃,吃了會送命!大家各執(zhí)一詞,低鈉鹽究竟是“保命鹽”還是“送命鹽”?
低鈉鹽,也叫低鈉高鉀鹽,一般含60%~70%的氯化鈉,同時還有20%~30%的氯化鉀和8%~12%的硫酸鎂。低鈉鹽通過用一定比例的氯化鉀代替部分氯化鈉,達到基本不減咸的目的。
與普通食鹽相比,低鈉鹽的顯著特點是鈉含量減少了,鉀含量增多。食用低鈉鹽能夠減少鈉離子的攝入,從而減少罹患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的風險,而鉀攝入增多,能夠通過擴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與增加尿鈉的排泄,來抵抗高鈉的升血壓作用。
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食用低鈉鹽有助維持體內鈉、鉀平衡,對控制血壓大有裨益,非常適合中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病患者長期食用。
為什么說低鈉鹽是“保命鹽”降血壓據(jù)2015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每年因收縮壓升高引起的死亡人數(shù)估計為230萬人,比1990年增加了89%。在35~75歲的中國人中,近一半患有高血壓。在我國由心腦血管病事件引起的死亡占總死亡人數(shù)的45%,其中49%的冠心病和62%的卒中是高血壓導致的,而50%的高血壓是吃鹽多或者鈉過高帶來的,因此減少鈉的攝入十分必要。
在2019年,《心臟》(Heart)雜志發(fā)表的一項薈萃分析表明,在飲食中使用低鈉鹽替代品可以顯著降低收縮壓和舒張壓。研究者對21項隨機對照實驗進行了系統(tǒng)的回顧和薈萃分析,比較了高血壓患者或普通人群中檢測到的高血壓,收縮壓,舒張壓,總死亡率,卒中率和其他心血管相關因素,檢驗了低鈉鹽替代品在減少心血管疾病中的效果。
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低鈉鹽組血壓明顯下降,其中收縮壓下降7.81 mm Hg,舒張壓下降3.96 mm Hg。提示低鈉鹽替代品是降低心血管危險因素和結果的潛在干預措施,尤其是在高血壓人群中。相關研究還顯示,低鈉鹽不但有助于降低血壓的水平,同時也可改善血管的彈性。
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4月22日,國際頂級期刊《BMJ》重磅上線了一篇評估中國鉀鹽取代實驗的模型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食用低鈉鹽每年可以預防每年可以防止近5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包括36.5萬例中風和14.7萬例心臟病發(fā)作。
該研究結果還表明,推廣低鈉高鉀鹽可以減少中國近九分之一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此外,還使慢性腎病的發(fā)病率每年減少約12萬例。眾所周知,長期的高血壓患者一般都會出現(xiàn)輕重不一的腎損傷表現(xiàn),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因此,說低鈉鹽是“保命鹽”毫不夸張。
為什么有人說低鈉鹽是“送命鹽”既然低鈉鹽這么好,簡單、方便不用忌口,還能降血壓,趕緊全民推廣啊,為啥有人說它是"送命鹽"呢?
低鈉鹽=送命鹽?這其實是大大的誤解。
前段時間,中山六院多個住院患者以及門診患者在生化檢查后接到高血鉀危急值的短信及電話通知。正常血鉀范圍是3.5~5.3 mmol/L,這些患者血鉀卻高達6.16 mmol/L,甚至6.9 mmol/L。高血鉀會導致嚴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臟驟停。該院腎內科張益民主任在細心追問病史時發(fā)現(xiàn),他們都使用了低鈉鹽,提示這可能是導致高血鉀的直接原因,于是就就發(fā)朋友圈提示,要警惕這種低鈉鹽導致的高鉀血癥。
然而經(jīng)過網(wǎng)絡傳播及發(fā)酵后,很快信息就簡單地被解讀成“腎臟醫(yī)生天天講,就買最便宜的雪花鹽,不能買低鈉鹽,低鈉鹽就是高鉀鹽,是送命鹽……” 迅速引起了民眾的恐慌。
那么,長期食用低鈉高鉀鹽,會不會引起高鉀血癥呢?
腎功能正常人群在排鉀的器官中,最主要的當屬腎臟,對調控血鉀濃度發(fā)揮著關鍵作用。當鉀攝入不足,腎臟就會減少鉀的排泄;如果攝入過多,腎臟就會將多余的鉀排泄掉。因此,如果是腎功能正常的人群,幾乎不會發(fā)生高血鉀。
腎功能異常人群再次回到那個“朋友圈”的消息,我們可以看到文中反復提到了腎臟科醫(yī)生,可想而知去腎內科就診或住院的患者,腎臟大多都有問題,當腎功能不正常時,腎臟排泄鉀的能力就會下降,攝入的鉀不易排出,容易引發(fā)高血鉀癥。
在每年接收的急診高鉀血癥的病例中,大多數(shù)存在腎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進展和治療過程中,有時候會出現(xiàn)一個并發(fā)癥——血鉀升高。高血鉀是非常危險的情況,嚴重者會引起心室纖顫或心臟停搏,危及生命。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減少飲食中鉀的攝入,連富含鉀的新鮮果蔬都要限制攝入,更別說低鈉高鉀鹽了。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yī)院腎內科副主任醫(yī)師張益民也指出,“腎臟功能異常的患者不能買低鈉鹽,對腎臟功能異常的患者身體危害大,會造成高血鉀、電解質紊亂,甚至是致死性心律失常。”
其他另外,有些心血管病患者長期口服“保鉀”作用的利尿劑,低鈉鹽中的鉀與這些藥物作用疊加時,患者有可能出現(xiàn)血鉀濃度升高。因此,服用這些藥物的患者不適合食用低鈉鹽并且應該定期檢測血鉀。
還有就是大量出汗的人不要吃低鈉鹽,因為大量出汗需要更多的鈉。像是運動員、重體力勞動者、高溫環(huán)境工作人員等。
四川省人民醫(yī)院腎臟內科副主任醫(yī)師彭鯤接受天府早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凡是有潛在高鉀血癥風險和排鉀障礙的居民都不適合使用低鈉鹽。“例如,伴有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均不推薦使用低鈉鹽。還有少見的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低腎素性低醛固酮癥也不推薦使用低鈉鹽。”
總而言之,對于一般人而言,低鈉高鉀鹽,不僅是安全的,而且是有益的,食用低鈉鹽幾乎不會發(fā)生高鉀血癥,腎功能的排泄可以完全地對消鉀離子的攝入。但低鈉高鉀鹽并不是神藥,也不是沒有使用限制。對于腎功能已經(jīng)出現(xiàn)障礙、嚴重腎功能不全或尿毒癥人群或在使用保鉀類利尿藥的人群來說要慎用,服用低鈉高鉀鹽可能導致高鉀血癥,危及健康。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低鈉鹽畢竟還是含鈉,無論選擇哪一種鹽,最重要的是要控制攝入量,但千萬不可因為低鈉鹽有好處就大把大把的吃,否則就失去了減鹽(低鈉)的意義了。
另外提醒大家要注意隱形鹽的攝入,比如味精、醬油,不要吃咸菜、醬菜、榨菜、腌制食品等;少吃含鈉鹽量較高的加工食品,還有很多熟食、掛面中都含鈉較高的,計算攝入總量時也不能忽視!
內容推薦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