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便秘了,可能你還不知道

正常的排便是怎么樣的?

"便秘是一種常見疾病,大約七分之一的人有此癥狀。"近日,英國BBC一篇討論便秘的文章中寫道,“研究發現,對于什么構成便秘癥狀,醫生和公眾的看法似乎并沒有共識。”

醫生和公眾對便秘癥狀的認識誤差,導致了有三分之一的便秘患者認為自己屬于健康人群,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便秘癥狀。

因此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研究團隊認為,根據病患的經驗,現在需要一個新的“便秘定義”。此前研究人員在訪問了2557名民眾,其中包含411名全科醫生和365名胃腸病學專家,大多數人認為便秘的一些典型癥狀沒有在官方診斷標準中提及,這些被忽略的癥狀包括:

  • 在廁所花了很長時間卻無法排便

  • 排便費勁

  • 需要使用瀉藥

"醫學界特別重視有沒有規律排便,并作為診斷便秘的標準,但事實上只有一半自稱存在便秘的患者有不規律排便的問題。"BBC的文章中寫道。

正常的排便是怎樣的?美國結腸和直腸外科醫師學會(ASCRS)稱,“正常”腸道功能的界定因人而異。每天都應排便的說法是不準確的,一般而言,排便應:

  • 每三天至少進行一次

  • 每天不超過三次

  • 排出過程輕松,無需過度用力

  • 產生完全排空的感覺

而對便秘的癥狀,ASCRS列出了以下幾點:

  • 排便次數減少

  • 糞便硬結或較小

  • 排便困難,需要用力并可能引起疼痛

  • 排便不徹底,感覺“意猶未盡”

  • 有腫脹感

  • 輕度惡心或腹部絞痛

多數情況下,便秘可能是由低纖維飲食、水分攝入不足和缺乏身體活動和鍛煉導致,但一些疾病,如糖尿病、腸易激綜合征、甲狀腺激素較低(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抑郁癥、導致腸道大量結疤和變窄的炎癥性腸病、結腸中出現腫瘤或增生等,也會導致便秘。

《中國慢性便秘診治指南2013版》中稱,便秘與肛門直腸疾病 (如痔 、肛裂及直腸脫垂等 )關系密切。慢性便秘在結直腸癌、肝性腦病、乳腺疾病、阿爾茨海默病等疾病的發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腦血管意外等疾病中,過度用力排便甚至可導致死亡。

對便秘的預防和改善,ASCRS建議如下:

  • 每天攝入25—35克纖維

  • 食用全麥面包、谷物以及纖維食品、新鮮水果和蔬菜

  • 每天飲用6到8杯水

  • 定期鍛煉(如每天快走30分鐘)

多數情況下,對便秘不需要過分擔心,可以通過補充膳食纖維和增加飲水及運動來改善,但如果存在下面的狀況,ASCRS建議應盡快就醫:

  • 持續反復發生

  • 長期便秘,但次數更頻繁或癥狀更嚴重

  • 已遵循預防建議,但癥狀未見好轉

  • 正常的排便習慣發生變化(如糞便細窄或稀便)

  • 體重下降過快或直腸出血

本文首發:醫學界

本文作者:田棟梁

責任編輯:李興鵬

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

- End -

2018年中國醫生的平均收入是多少?

年終獎發了多少?

參與調研

更有獎品贈送!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yangshengbaojian/view-177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