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了多年的老胃病竟是慢性膽囊炎?別慌,中醫

說到膽囊炎,許多人并不陌生,甚至這種病已經成了當下的一種常見病,病發大多與飲食有關系。膽囊從外表看像一個梨,它位于肝的下方,具有收集、儲藏和收縮膽汁的功能,并通過膽囊管將膽汁排出去。

許多人在飲食上十分不注意,甚至經常性的與朋友聚餐,油膩的大魚大肉下肚后,問題也就隨之而來:此時的膽囊會強烈收縮,膽囊管好似被東西堵住,膽汁不能排出,膽囊就會不斷擴大,從而導致右上腹絞痛或脹痛。

膽囊炎的信號

膽囊炎一般常見癥狀有:右上腹不規則脹痛、隱痛、腹脹、噯氣、食欲差等。不少有此類癥狀的病人會認為自己是患有胃病,所以會服用助消化的藥或者治胃病的藥,但卻不能痊愈,最后檢查卻是得了膽囊炎。

所以,當身體出現以上癥狀的時候,莫不可隨意用藥,待就醫確診后再聽從醫囑服用藥品,以免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中醫認識膽囊炎

慢性膽囊炎屬“膽脹”、“脅痛”、“黃疸”等范疇,其產生分內外兩種原因。外因多為飲食不節,感受外邪,過食肥甘厚味、酗酒等導致。內因則與情志不遂,肝氣郁結,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初期主要表現為肝膽郁滯,繼而內生濕熱或聚痰凝瘀,又每因某些誘因而反復發作,后期諸邪膠結,難以治愈,諸如膽壁增厚、纖維化以及膽結石、膽息肉等均屬于此。治療思路是疏肝利膽,清利濕熱,活血化痰,軟堅消癥等。

辨證治療膽囊炎

    1飲食停滯型

    主要表現為脅肋疼痛、胃脘脹滿,或惡心欲嘔、大便不爽、苔厚膩、脈滑。當以理氣消食、和胃導滯為治,可選用下列飲食治療方。

    山楂山藥餅:山楂、山藥、白糖各適量。將山楂去核,同山藥共蒸熟,冷后加白糖攪勻,壓為薄餅服食,1日1劑。

      

    2肝氣犯胃型

    主要表現為脅肋疼痛,胃脘脹滿,攻撐作痛,曖氣頻繁,大便不暢,每因情志因素而疼痛發作,舌苔薄白,脈弦。當以疏肝理氣為治,可選用下列飲食治療方。

    丹參田雞湯:丹參30克,大棗10克,田雞250克。將丹參布包,大棗去核,田雞去皮洗凈。加水同燉至田雞熟后,去藥包,加入食鹽、味精等調服,每日1劑。

    3肝胃郁熱型

    主要表現脅肋疼痛、胃脘脹滿灼痛,煩躁易怒、泛酸嘈雜、口干口苦、舌質紅苔黃、脈弦或數。當以疏肝泄熱,行氣止痛為治,可選用下列飲食治療方。

    金幣竹葉粥:金幣草30克,竹葉10克,大米50克,白糖適量。將金幣草、竹葉擇凈,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兩沸即成。每日1劑。

    4淤血停滯型

    主要表現為脅肋疼痛、痛有定處而拒按、胃脘脹滿疼痛、舌質紫暗、脈澀。當以活血化淤,理氣止痛為治,可選用下列飲食治療方。

    山楂三七粥:山楂10克,三七3克,大米50克,蜂蜜適量。將三七研為細末,先取山楂、大米煮粥,待沸時調入三七、蜂蜜,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劑,早餐服食。

    膽囊炎日常保養

    1、盡量保持樂觀,避免抑郁,暴怒等不良情緒。

    2、飲食宜清淡,避免過食高脂、油炸等飲食,避免過飽,注意飲食衛生,防止細菌感染或蛔蟲感染。

    3、肥胖人群宜適當運動并減肥,以避免因臟器壓迫等原因導致的膽汁排泄障礙。

    王淑蘭教授

    坐診時間:

    5月31日、6月1日敦化路世醫堂

    預約電話:85707878

    看中醫 用好藥 就到山東世醫堂

    關注“世醫堂”微信,獲取第一手專家坐診、養生保健、醫療資訊等。

    專家青島坐診預約咨詢:

    0532-85707878

    專家濟南坐診預約咨詢:

    0531-87508500

    青島世醫堂市南中醫門診部:市南區萊蕪一路2號,乘1路、221路、225路車到觀象路站下車即可到達。

    青島世醫堂市北中醫門診部:市北區長春路87號,乘219路、206路、322路,229路,211路,212路,307路,314路,32路車到和興路站下車即可到達。

    青島世醫堂銀海中醫門診部:市南區東海中路30號,乘231路、232路、225路、317路、504路車到銀海游艇俱樂部下車即可到達。

    青島世醫堂敦化路中醫門診部:市北區敦化路23號,乘19路,119路,211路,314路,322路,368路車到敦化路小學下車直行即可到達。

    濟南世醫堂槐蔭中醫門診部:濟南市槐蔭區經七路631-8號(經七路緯九路交匯路口),乘102路,104路,125路,19路,205路,29路,76路,K96路,K92路車到經七路緯十二路站下車路北。

    濟南世醫堂市中中醫門診部:濟南市市中區經十一路34-23號(山東高速大球館南門對面),乘32路,34路,42路,75路,K54路;西行省體育館南門站下車,東行新世界商城下車。

    微博:@山東世醫堂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yangshengchangshi/view-174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