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自己吃回扣”官方通報,當地衛健委:一

導讀

飽暖思淫欲,家貧起盜心,凡事皆有因果。藥品回扣,表現在“藥”,根源在“醫”。

來源:“江淮醫學”微信號

作者:葉正松

海南醫生自己舉報自己吃回扣事件,最近有了新進展。

涉事醫院院長唐某稱,舉報內容不實,該醫生是個精神病患者,做事極端。對于院長給予的精神病說法,那名舉報醫生予以反駁,稱自己只是失眠入院調理過,并非得了精神分裂癥。舉報醫生向媒體透露:“5月21日下午,唐院長在醫院召開會議,他要停我的工,調我的崗,停我的處方權。”但是結果,“我沒有被停職。晚上衛健委連夜召開黨組會議,也跟省里有關單位、市委領導溝通以后,做出處理,讓院長停職。”

“我愿意配合調查,包括退回自己拿的回扣。”舉報醫生說。

來源:騰訊視頻

目前,萬寧市衛健委已成立調查組介入調查,表示:調查整個衛生院所有的醫生,每一個醫生都不會放過!

5月21日,官方發布了首份情況通報:

面對這種魚死網破玉石俱焚式的舉報,有人說,這樣的舉報內容,完全符合當前醫療界現狀:內科醫生開“大處方”拿回扣,心血管介入醫生靠安支架拿提成;外科、產科醫生靠拿“紅包”賺外快。這些醫界灰色地帶的“隱翅蟲”,成為了一個被廣為質疑和詬病的醫療惡瘤。

飽暖思淫欲,家貧起盜心,凡事皆有因果。藥品回扣,表現在“藥”,根源在“醫”。

在中國,長久以來,有一個時髦的說法,叫干啥吃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微博收回扣可以撤熱搜,記者收回扣可以不寫負面新聞,企業招標收回扣可以采購你的產品,連超市的售貨員努力向你推銷某一個產品的時候也收了廠家的回扣······

醫生也是處在這種時代洪流中的一份子,堅決不收回扣的醫生也有,但很大一部分人是很難獨善其身的。大家都處在一個防空洞里,人人身上都有白毛衣也就不好說別人是妖精。在這種環境下,如果有人連自己都舉報,這人就是像那位院長說的,精神不正常,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徹頭徹尾的“蛇精病”!

在過剩藥品費用支付的背后,實際上病人和醫生都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這些代價包括:病人得到的是價高質低的公共服務,醫生失去了人們對這一崇高職業的信任。作為治病救人的崇高職業,醫生要在市場經濟中找回新的職業道德準則,重樹人們心中的白衣天使新形象,已成當務之急。為什么會有收回扣、收紅包這些令人不齒的丑惡現象?是因為醫生道德水平問題嗎?顯然不是。

因為凡是一個群體性事件,均存在管理體制性的問題。醫生也是人,其行為高度依賴制度激勵,個別醫生這樣做,可能是道德問題,但普遍存在的現象,不可能都歸因于醫生個人的道德因素。當下,許多醫生認為,所謂善良的醫生,就是僅僅被動收取藥品回扣,但不會為了拿回扣而主動刻意給患者開大藥方。而事實上,公立醫院中的醫生如果要拒絕回扣,往往會被孤立,甚至會因為影響了同事的利益而在科室難以立足,這就是當下中國醫療行業的真實無奈寫照。

一般來說,個體的努力可以獨善其身,但群體難以對抗普遍性的制度失敗。醫生要想拒絕回扣,只能離開這個公立醫院體系,這是一種逆向選擇,而醫療行業對藥品回扣的依賴,很像是癮君子對毒品的依賴,這種灰色收入難以規范,所以問題逐漸惡化,并不奇怪。在這種情況下,僅對醫院和醫生做道德評價毫無意義。

毫不客氣的說,我們現有的醫院管理體制極其容易形成權力尋租,導致組織內部績效體系出現了嚴重的問題。當人們轉向用回扣錢的多少作為衡量自己的能力和績效時,就會出現給病人的藥越開越多,越開越貴,檢查項目越來越多現象。這時,正式的組織績效便失去了對回扣的制約,而非正式績效卻強化了回扣的激勵作用,使回扣風越演越烈。

只有當醫院真正實行了不利于回扣的績效體系和制約機制時,醫院管理者的權力尋租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要想徹底改變這一現象,就必須在醫院形成新的評價體系和新的價值鏈,要讓醫生這一價值鏈條重新體現出“陽光下的價值”。

醫療回扣反映在醫生身上,這其實只是整個回扣鏈條的最后一個環節。從體制上講,藥品的生產是第一位的,這是決定對與錯方向的引擎。

1.在藥品沒出世之前,要獲得生產批號,這是為藥品注入的第一桶“生育指標水“;

2.藥品的價格是由物價部門制定的,雨后春筍般的藥企出現和新品藥物急劇增加,使計劃和物價部門顯得位尊權重,格外神圣。由于藥品的定價直接關系到廠家的利潤,廠家在定價過程中,就常以“舍不得孩子套不狼,吃小虧占大便宜“的經營策略,開展各種公關,以產值的百分之幾拿出來為藥品注入第二桶“價格水”。

3.藥品生產出來后,由藥商打進醫院,要經過藥房及有關領導批準才能進入醫院,既便是通過種種形式的招標,現實中,也必須注入醫藥的第三桶“門檻費”水,才能保證藥品價格的水分不至于完全流失。

4.醫生利用處方開藥得到的好處只是第四桶“回扣水“。這是一個完全被動的選擇。因為醫生只有使用藥品的權力,沒有采進藥品的權力。所以,不管有沒有回扣,藥,醫生都還是要用的。醫生治病,總不能畫符念咒祛除病魔吧?

正是由于這四種水分的存在,呈現出了一個正常情況下的非正常生產經營和消費的利益鏈條。所以我們才說,醫療體制的改革并非醫療系統本身能夠左右的,他關系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雖然醫療回扣直接反映給患者的是醫療部門,也就是藥品注水的最后一桶水,但是前幾道關口注水的成分卻最為嚴重,只是他們的做法對于患方來說較為隱蔽,而與患者直接接觸的醫生更容易背鍋。

所以,根治醫療回扣現象,僅靠醫療部門本身遠遠不夠。政府和有關管理部門,必須從體制、機制上敢于動大手術,在藥品定價方面,根據藥品的確切成本,科學、實際的定價,在核價時一次性擠掉所有的水分,才能達到物有所值,更為合理,用較少的錢,治較大的病。

但這并不是說醫療回扣反映在患者身上,醫院醫生就沒有責任。醫院作為一個社會窗口,不可能完全是一方凈土。醫務人員吃回扣,一是外部環境造成的,二是與本人的思想意識有關,起決定作用的是思想意識。

在六七十年代,甚至在九十年代初期,醫務人員不懂得啥叫回扣,即便你額外給他錢,弄不明白誰也不敢要。現在社會大環境變了,經濟杠桿作用在各行各業,對所有的行業都予以了強化和賦能。人們對金錢的觀念意識重了,有的甚至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失去了做人的基本道德。這一大部分有時代的責任,也有一小部分人自身的問題。

都說醫生待遇低,那為什么不愿意提高呢?

我個人猜測,這之間可能的問題就是,如果醫生的合法收入過高,醫院的行政人員和其他事業單位員工就心理難以平衡。同時公立醫院負盈不負虧,賺錢時可以自由分配,虧損時又要財政兜底保證醫生收入,這是事業單位的特殊性質所決定的。而這明顯不合理,所以,在人事制度不變的情況下,此類所謂的陽光分配方案出臺已久,卻始終難以落地,或落地了卻難以生根。但是,所有發達國家的醫生都是高收入群體,因為醫生不僅是高技術人才,而且承擔著高風險高壓力高強度的臨床工作,如果僅靠事業單位那點付出與獲得嚴重不對稱的一點工資,是很難留住醫生的,即使留住,也無處安放白衣之下那顆動蕩不安的靈魂。

有一位牙科醫生談到這個問題時曾說:“說實話,醫生淪落到靠多開藥拿回扣增加收入的境地,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像內科這樣的科室,基本上沒有什么需要動手操作的治療項目,全靠腦力勞動分析判斷病情、下診斷、開處方,可掛號費才5塊錢。這是在明目張膽地羞辱人家。”

即使放眼全球,醫生的平均收入也都很高。合格的醫生理應獲取更高的收入,但目前國內事業單位編制管理的現實,卻令提高醫生合法收入面臨太行和王屋,從而造成了以藥養醫成為了醫療行業在現實中的一種無奈選擇。藥品器材回扣雖然不合法,卻在不直接增大財政負擔的情況下,在客觀上穩定了醫生隊伍,這是一個極其詭異的、都不愿承認、也不肯接受的現實。藥品回扣一旦消失,醫生的現實收入和預期收入就會大幅下降,醫生將可能大量流失,會給醫療行業帶來無法預測的后果。這或許是藥品集中招標價格虛高背后存在的更深層次的矛盾原因,也是許多醫院管理者對這一現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因素,這些問題絕非僅僅依靠反腐就可以解決的。

在美國,專門有一項《醫生薪酬陽光法案》,醫藥公司必須向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上報支付給醫生的勞務報酬信息,也就是說,藥企要公布給醫生的“回扣”。這就把藥企與醫生之間的利益分配完全陽光化了,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度也提高了很多。

所以,醫生收取藥品回扣不是罵罵醫生,激化一下醫患矛盾就能解決的。為醫生、管理者和藥企銷售建立良性的工作環境才是當務之急。

這件事曝出來不是讓我們痛斥醫生和藥企的回扣灰色收入,而是警醒我們應該讓國家深入研究改一改醫療政策。根本問題在醫生的付出和收入有很大一部分無法平衡,所以才會有眾多醫生接受灰色收入這點。

醫生在崗位上猝死的事情很多,醫患矛盾,高強度工作,重要的話說三遍:一個現象之普遍一定是有其深層次的社會原因,不要一味的抨擊醫生,這樣真的會讓好多想要學醫熱愛學醫的人心涼。雖然醫者仁心,切不可因私利毀其醫德,但我們更期待這一普遍現象能引起重視。

醫療回扣問題牽扯到社會各個方面,就醫療系統本身,僅靠紀律檢查部門查辦遠遠不行,這是一項廉政建設的大工程,需要從源頭到支流,從上游到下游,從大環境到小環境多方綜合治理。實際上針對回扣現象,從衛健委到各級醫院都出臺了各種制約措施和辦法,但為何就是制而不止?這說明這一屢禁不絕的問題,從體制上尚需有待研究和改革,必須有個醫患雙方都能接受的更具體可操作性的東西,才能起到標本兼治。否則,像醫療回扣這樣的灰色收入,就像大城市有你買不起的高房價,農村有你交不起的彩禮。無論你身處何地,在哪一階層,總有一款收割等著你。這次醫生自己站出來舉報回扣問題,但愿可以真正掀起一場暴風雨,我們都期待醫生有陽光的高收入、醫療行業有更好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精彩回顧

?流量明星王源吸煙上熱搜:哪位醫生不是一邊規勸患者,一邊吸個不停?

?一個急診科醫生的心聲:我為什么給患者用中藥注射液?

?被衛計委科員綁架后落馬,廣西一“巨貪”院長獲刑 | 醫脈3分鐘

?僅1/10的醫生想讓自己孩子學醫,醫生職業倦怠亮紅色警報

戳這里,更有料!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yangshengchangshi/view-174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