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目眩,天旋地轉?四種類型對癥下藥!(附

眩暈即指眼花頭暈,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車船,不能站立,伴惡心、嘔吐,甚則昏倒等癥狀,是日常較為常見的一種癥狀。頸椎病、椎基底動脈缺血、耳石癥、美尼爾綜合征等都可能引發此癥。在傳統醫學中,眩暈則作為一類獨立疾病存在。

在中醫上講,眩暈的病因分為本虛和本虛標實兩類。本虛常由陰虧、氣血虧虛、髓海不足等而致眩暈;本虛標實多為肝陰虧虛,肝火上擾,或脾胃虛弱,痰濁中阻而致眩暈。

暈眩該怎么對癥調理?

眩暈,輕則天旋地轉,重則惡心嘔吐。中醫都是辨證論治,眩暈類型的不同,相對應的調理方法也是不一樣。

你知道自己的眩暈屬于哪種類型嗎?

肝陽上亢型眩暈

癥狀:眩暈耳鳴,頭痛且脹,每因煩勞或惱怒而頭暈、頭痛加劇,面時潮紅,急躁易怒,少寐多夢,口苦。舌紅苔黃,脈弦。

原因:肝陽上亢眩暈多是惱怒、勞累引起,經常心情激動會引起。

調理方法:平肝潛陽、滋補肝腎

枸杞白菊花茶

材料:枸杞、白菊花

功效:枸杞和白菊花平肝潛陽的作用都比較好。

做法:白菊花10至15克,枸杞用10至15克,還可以加一些桑葉和夏枯草。如果是有熱氣的時候,枸杞的量少一點;如果是肝腎陰虛的狀況比較明顯,枸杞可以多一點,菊花可以少一點。

腎精不足型眩暈

癥狀:眩暈健忘,腰膝酸軟,遺精,耳鳴,發落齒搖,失眠多夢。偏于陰虛者陽亢,有手足心煩熱,舌質紅,苔少,脈沉細等熱象;偏于陽虛者陰寒盛,有畏寒肢冷,夜尿頻,舌淡,苔少,脈沉緩等寒象。

原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養,或年事已高,腎精虧虛致腦竅失去濡養,而發生眩暈。

調理方法:腎陰虛者補腎滋陰,添精益髓;腎陽虛者溫補腎陽,填精止遺。

黑豆湯

材料:黑豆適量,冰糖1塊

功效:解表清熱、養血平肝、補腎壯陰、補虛黑發,適合長期體質虛弱的老人調理。

做法:黑豆洗凈用清水泡半天以上;加清水放入砂煲中,武火煮2-3個小時,煮至湯紅豆面即可;最后加入冰糖調味。

氣血兩虛型眩暈

癥狀:頭暈眼花,動則加劇,心悸氣短,失眠多夢,神倦懶言,面色無華,唇甲色淡,飲食減少,或便溏等。舌淡,苔薄白,邊有齒痕,脈細。

原因:久病或失血、手術等,導致氣血虧虛,頭竅失養,引起眩暈。

調理方法:補氣益血,寧心精志,調和氣息,調達氣血。

歸參燉母雞

材料:母雞1只,當歸15克,黨參15克,蔥、姜、黃酒、食鹽適量。

功效:補血活血,補中益氣。

做法:將母雞去毛及內臟,腹腔內置當歸、黨參及蔥、姜、黃酒、食鹽各適量;放入砂鍋,加水以小火煨燉,爛熟即可,每日1次。

痰濁中阻型眩暈

癥狀:眩暈、頭重、胸脘、食欲差、惡心嘔吐,少食嗜睡等,苔白膩,脈濡滑。

原因:由于嗜食肥甘,饑飽勞倦,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濁中阻,導致眩暈。

調理方法:健脾化痰、燥濕化痰、理氣和胃。

黨參陳皮茯苓粥

材料:黨參、陳皮或橘紅、茯苓

功效:黨參有健脾益氣的作用,陳皮和橘紅具有很好的燥濕健脾化痰的作用,茯苓有健脾去濕作用。

做法:黨參和陳皮(或橘紅)各用10克,茯苓15克,煮粥。(用量為單人份)

小貼士

由于眩暈容易引起焦慮、胸悶、嘔吐等其他的不適,一旦發作更加容易反復發作,所以日常的預防更加重要。

1、要保證良好的睡眠質量,如頸椎病患者要選用合適的枕頭,避免過高,日常不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2、避免過度勞累、精神緊張,過于嘈雜的集體活動要適當減少參加,保持安靜愉悅的心情。

孫文軍教授

坐診時間:

5月24、25日銀海世醫堂

預約電話:85707878

看中醫 用好藥 就到山東世醫堂

關注“世醫堂”微信,獲取第一手專家坐診、養生保健、醫療資訊等。

專家青島坐診預約咨詢:

0532-85707878

專家濟南坐診預約咨詢:

0531-87508500

青島世醫堂市南中醫門診部:市南區萊蕪一路2號,乘1路、221路、225路車到觀象路站下車即可到達。

青島世醫堂市北中醫門診部:市北區長春路87號,乘219路、206路、322路,229路,211路,212路,307路,314路,32路車到和興路站下車即可到達。

青島世醫堂銀海中醫門診部:市南區東海中路30號,乘231路、232路、225路、317路、504路車到銀海游艇俱樂部下車即可到達。

青島世醫堂敦化路中醫門診部:市北區敦化路23號,乘19路,119路,211路,314路,322路,368路車到敦化路小學下車直行即可到達。

濟南世醫堂槐蔭中醫門診部:濟南市槐蔭區經七路631-8號(經七路緯九路交匯路口),乘102路,104路,125路,19路,205路,29路,76路,K96路,K92路車到經七路緯十二路站下車路北。

濟南世醫堂市中中醫門診部:濟南市市中區經十一路34-23號(山東高速大球館南門對面),乘32路,34路,42路,75路,K54路;西行省體育館南門站下車,東行新世界商城下車。

微博:@山東世醫堂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yangshengchangshi/view-174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