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節來臨,家里的中成藥該如何保存?

▲梅雨天氣讓人多有不爽,家中到處都是濕漉漉的不說,還會給我們的健康生活帶來安全隱患和經濟損失。

院長在線按+

如今,很多家庭都或多或少貯存了一些包括中成藥在內的常用藥物作為備用,但我們注意到,由于儲存方式不當,不乏有中成藥在貯藏保管過程中出現變形甚至變質的情況。可見妥善貯藏保管中成藥,是用藥安全有效的重要環節,因此掌握科學貯存保管中成藥的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1

引起中成藥變形及變質的

常見原因

01 溫度

中成藥處方成分比較復雜,對貯存溫度都有一定的要求。溫度過高會引起藥品的某些成分變化,如含揮發性成分的藥物會加速揮發損失導致影響藥效;含脂肪油成分的藥物容易“泛油”或酸敗;片劑易裂片或變色;糖衣易熔化黏連等。而溫度過低,含乙醇制劑、糖漿劑等易產生沉淀、析出結晶。所以中成藥應按其特性選擇合適的貯存條件,常溫貯存一般10~30℃,陰涼貯存一般為10~20℃。

02 濕度

環境濕度比較高時一般空氣水份含量較高,比如梅雨季節,可能會引發中成藥產生潮解、變形、生蟲甚至霉變;濕度過低,會發生風化或干裂。一般中成藥貯藏環境的相對濕度控制在45%~75%為宜,產品受濕度的影響比較小。

03 光線

光線中紫外線可促使藥品變色、氧化分解。如含油脂成分的中成藥可能產生酸敗,酒類能產生渾濁,含苷類及色素類的中成藥可能產生分解。因此,大多數中成藥要求避光保存。

04 空氣

空氣中對中成藥影響最大的是氧氣,大多數中成藥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會因發生自氧化反應而導致變質。另外,控制含氧量也可以降低微生物超標的風險。因此,中成藥一般采用密閉或密封貯藏保管。

05 時間

有些中成藥因其性質不穩定,盡管貯藏保管條件適宜,但時間過長仍會失效。故藥物應在有效期內使用,另外藥品有效期是指未開封狀態的“有效期”,開封后包裝密封性會下降,所以開封后請遵醫囑盡快服用完畢。

2

各類中成藥的

常規貯存保管方法

01 散劑和顆粒劑

中藥散劑和顆粒劑保管養護的關鍵是防潮。一般散劑和顆粒劑使用防潮的鋁塑袋包裝熔封。散劑應在陰涼干燥處密閉保存。

02 丸劑

蜜丸含蜂蜜,受潮易霉變、黏結、蟲蛀;水丸中水分揮發會導致外觀失去光澤甚至開裂,受潮后易霉變、蟲蛀;濃縮丸、糊丸也類同。因此,丸劑宜密封,置陰涼干燥處貯藏,防潮濕和微生物污染。

03 片劑

含藥材粉末較多的中藥片劑,多數黏性不足容易在運輸過程中碎裂;含浸膏較多的中藥片劑一般為包衣片,浸膏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后膨脹致使片面開裂或浸膏溢出;另外多數浸膏易受熱軟化,導致藥片變形或黏連。因此,片劑宜密封,在干燥陰涼處保存,并嚴格防潮。

04 糖漿劑

蔗糖為糖漿劑的常用輔料,是一種營養物質,其水溶液容易被霉菌、酵母菌污染,使糖漿酸敗、混濁。其盛裝容器一般為棕色瓶,灌封后密封,貯藏于室內陰涼干燥處,應避光、防潮、防熱等。

05 膏藥

多數膏藥含有揮發性藥物,如冰片、麝香、樟腦等,如貯藏時間過久有效成分易揮發散失;如環境溫度過高,膏藥易滲過紙面或布面;如貯藏環境過冷或吸濕,黏性降低導致貼時易脫落。故宜密閉貯藏,至于干燥陰涼處,防熱、防潮、避風保管。

3

家庭貯藏保管中成藥的

幾點小建議

1、可以將藥品集中存放在固定區域,避免日光直射、高溫、潮濕等不利因素。

2、仔細查閱藥品說明書和包裝上對藥品存放條件的描述,按要求存放藥品。

3、定期清理家庭中庫存藥品,檢查藥物使用期和查看外觀是否正常,將過期藥物及外觀異常的藥品及時清理,不要輕易使用。■

值班編輯:郭芙蓉 編審:李小不

本文來源:心希望快訊(id:xinxiwangkuaixun)

喜歡,就給我一個“在看”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yangshengchangshi/view-17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