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緊急提醒!這種海鮮近期少吃,可能引發中

前段時間,

不少人宅在家里研究美食,

化身“中華小當家”!

而眾多美食中,

海鮮是必不可少的。

但最近吃下面這種海鮮,

一定要注意!

前幾天,

唐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發布了食用海虹安全警示。

秦皇島山海關區政府

也發布緊急通知,

檢測出其貝類毒素超標4倍以上,

提醒消費者,

近期不宜食用海虹。

消息一出

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為什么小小的海虹

會引起這么大的波瀾?

為什么現在吃海虹易中毒?

海虹,也被稱為貽貝、青口貝等,煮熟加工的干品被稱為“淡菜”。作為一種生活在海濱巖石上的雙殼類軟體動物,海虹外殼呈黑褐色,在我國山東、遼寧、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地均有養殖。之所以食用海虹容易引起中毒,主要是因為海虹等一些貝類生物食用了有毒物質,然后在體內蓄積毒素造成的。本月初,秦皇島海關技術中心對山海關區海域內海虹(貽貝)麻痹性貝類毒素預警監測顯示,3月31日檢測2批次樣品麻痹性貝類毒素含量分別為2186.7MU/100g、2220MU/100g,已超過正常值的4.47倍、4.55倍。為預防海虹中毒現象,在生產銷售端,當地已開始嚴禁捕撈、外運和銷售海虹,禁止餐飲經營者加工銷售海虹。通過麻痹性貝類毒素的發展規律發現,貽貝動物中麻痹性貝類毒素的含量在每年4、5月份將達到最高,這也是每年到了此時,“海虹中毒事件”高發的根本原因。2017年6月9日,福建漳州市漳浦縣36名村民因海虹中毒被緊急送醫救治。2019年4月27日至29日,河北省昌黎縣也陸續出現9例食用海虹中毒患者。海虹中毒后,初期癥狀為口唇、手腳麻木,后期伴有惡心嘔吐、頭暈等癥狀,重癥患者呼吸困難、四肢無力、伴有昏迷。2019年5月7日,唐山一男子食用海虹后死亡。唐山市曹妃甸區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報告,報告中顯示,唐山兩男子因食用貝類海虹及花蛤后出現中毒癥狀,其中一男子經搶救無效后死亡。

毒海虹的毒性有多大?

需要明確的是,吃普通的海虹并不會導致中毒。海虹有毒,主要是由于海虹食用了一種具有毒性的赤潮(含有麻痹型貝毒)之后,毒素在其體內蓄積所導致的。這類毒素比較特別,它們極耐高溫,家中普通的加熱方式并不能降解毒素;就算是吃了已經烹調過的海虹,也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毒海虹中含有的麻痹性毒素毒性很強,和河豚毒素、織紋螺類似。這種毒素不光可能在海虹中出現,在扇貝、牡蠣等貝類食物中同樣可能出現。人食用后,很容易導致食物中毒。這種毒死會導致人出現四肢肌肉麻痹、頭痛惡心、流涎發燒、皮疹等癥狀,嚴重的會導致呼吸停止,僅0.5mg就能使人死亡。

如何預防海虹中毒?

1、“中毒”高發時期,盡量不要食用此類中毒事件有明確的“時間聚集性”,一般在春季達到高峰,夏季和秋季會有所降低,在冬季開始回升。所以,春、冬兩季最好不食貝類食品,避免增加中毒風險。2、實在想吃,購買要留神

目前,正處在“海虹中毒事件”高發期,購買海虹等貝類水產品時,應盡量避免挑選來自赤潮地區的貝類海鮮(如產地為上文提到的秦皇島山海關區、唐山市等)。同時消費者也不要采捕和購買食用野生貝類。其他時期則要到信譽良好、有檢測證書的商家、正規商超處購買。

3、食用之前要去掉內臟被麻痹性毒素侵襲的貝類食品,從外觀看起來和普通貝類食品并無太大差別,所以在食用過程中要做好預防。在貝類生物的所有組織器官中,麻痹性貝毒在消化腺、裙邊、鰓部、性腺等部位含量較多。所以,食用前要去掉貝類食品的內臟,嚴格去除其消化腺和裙邊,減少毒素,降低中毒風險。4、吃肉可以,不建議喝湯麻痹性貝毒是一種水溶性生物毒素,在烹煮的過程中會逐步溶解到湯汁中,所以不建議喝湯。并且,貝類等海鮮食品本屬于高嘌呤食品,一般湯中的嘌呤物質含量較高,食用會升高體內尿酸,增加高尿酸血癥等問題的發生風險,因此也不建議飲用。

食用海鮮時還要注意哪些?

1、處理海鮮要注意如果皮膚上有傷口還沒有完全愈合,不要接觸海水以及海水中的海鮮等生物,處理海鮮食品時,盡量戴上手套。2、一定要完全加熱海鮮,不能生吃,其中包括生魚片,制作生魚片的過程中,魚肉很容易被魚鰭和魚皮上的創傷弧菌所污染,食用同樣存在感染風險。高溫烹調可以殺滅海鮮中存在的寄生蟲和病菌等有害物質,降低食物中毒風險。3、生熟分開在加工過程中,要注意食材、烹飪工具(案板、刀具等)的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感染。綜上所述,對于“海虹中毒”不必過度恐慌,春冬季盡量不要食用,在購買和食用時多“留神”。最后提醒大家,如懷疑食物中毒,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進行催吐處理,并立即就醫診療。不要拖延時間,更不要自己亂治。

疫情通報

4月21日,浙江無新增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無癥狀感染者1例;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以下為通報詳情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yangshengchangshi/view-180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