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不適合PD-1就一直不適合?當然不是!

隨著PD-1抑制劑不斷在國內推廣,越來越多的病友有機會用上PD-1抑制劑,同時也產生越來越多的困惑。最近頻繁被病友們問起的一個問題是:我們做過檢測了,醫(yī)生說不適合PD-1治療。那么,是不是永遠都沒機會用PD-1了?還是說過一段時間,會變得適合用?的確,單藥PD-1抑制劑有效率偏低,普遍徘徊在20%-30%左右。目前PD-L1表達、TIL的多少、TMB的高低、MSI是否陽性、EB病毒是否陽性、是否KRAS和P53共同突變、是否PBRM1突變等諸多標志物,可以用來初步預測PD-1抑制劑的療效。比如對于晚期腸癌患者:
  • MSI陽性的病友,接受PD-1單藥治療,有效率高達50%-60%,非常值得嘗試;

  • MSI陰性的病友,有效率不足5%,甚至有的研究提示不足3%,那么對于絕大多數(shù)病友而言這么低的有效率的確不值得嘗試——畢竟是藥三分毒,且PD-1抑制劑不便宜,且或許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因此,的確存在一部分病友,結果各種合適的檢測以后,醫(yī)生基于檢測結果、臨床試驗數(shù)據(jù)以及病人當時的病情,會給出“不適合PD-1抑制劑”的這樣的建議和忠告。但是,是不是這樣的病友這輩子都不適合PD-1抑制劑,從此無緣接受PD-1抑制劑了呢?

不是的!因為患者的病情是隨時變化的,且眾多標志物的檢測結果也是動態(tài)變化的。

部分病友一開始不適合接受PD-1,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和干預后,大概率會變成適合接受PD-1。1不同分期、治療階段的病友是否適合PD-1治療,評價標準不同這個很容易理解。早期的肺癌,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絕大部分病友就治愈了,干嘛要接受PD-1抑制劑治療。而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只要沒有EGFR突變、ALK突變,首先的治療就是PD-1抑制劑單藥或者聯(lián)合化療。

因此,不同的分期,是否適合接受PD-1抑制劑,評價標準不同。早期的病友不適合PD-1,不代表晚期的病友也不適合。

再比如,在晚期胃癌患者中,除非是MSI陽性,否則很少有專家會推薦病友一線就接受PD-1抑制劑治療。但是對于標準一二線治療失敗的患者,PD-1抗體O藥已經(jīng)在國內外都批準用于晚期胃癌了。

因此,不同階段的病友,是否適合接受PD-1抑制劑,標準也不一樣。晚期一線治療不適合,不代表后線治療也不適合。

這樣的例子非常多。這里面根本的邏輯在于:PD-1抑制劑相比于其他現(xiàn)存的治療是不是更好?像早期肺癌,微創(chuàng)手術更好;像EGFR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更好。因此這些病友都不推薦PD-1抑制劑。但是,到了晚期胃癌、食管癌、肝癌等癌種的后線治療,標準治療已經(jīng)失敗了,剩下可選的治療方案,療效都不咋地,這時候反倒是PD-1抑制劑成了最佳選擇,因此變成了適合接受PD-1抑制劑治療。2PD-L1表達等指標是會動態(tài)變化的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很多病友之所以被認為是不適合接受PD-1抑制劑,原因是PD-L1染色陰性。但是,PD-L1表達這類免疫相關的指標是會動態(tài)變化的。比如,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證據(jù)顯示一系列化療藥、放療等處理以后,腫瘤表面PD-L1表達會上調,原來陰性的會變成陽性,原來低表達的會變成高表達,原來不適合接受PD-1抗體治療的病友,會變成適合接受PD-1抗體治療。最新的一個例子是上周發(fā)表在《腫瘤》雜志上意大利的Andrea Ardizzoni教授和Pier Giorgio Petronini教授開展的一項體外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化療藥培美曲塞可以上調肺癌細胞表面的PD-L1表達,同時可以激活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分泌抗癌的細胞因子白介素2和干擾素γ。下面的B圖就展示了隨著用相同濃度的培美曲塞,處理的時間越長,肺癌細胞表面的PD-L1表達水平越高;C圖就展示隨著使用的培美曲塞濃度越高,相同時間檢測,肺癌細胞表面PD-L1表達水平越高。這兩張圖合在一起,都證實了培美曲塞的處理,可以提高PD-L1表達,且用的時間越長、用的濃度越高,這種效果越明顯。當然,上述只是體外試驗,但是類似的體外試驗可以用來解釋:為何PD-1抗體聯(lián)合培美曲塞化療,用于晚期肺癌患者,有效率明顯高于PD-1抗體單藥。以及部分回顧性研究數(shù)據(jù)提示,相比于沒有接受過培美曲塞治療的初治患者,接受過培美曲塞治療的晚期肺癌患者,接受PD-1抗體單藥治療,療效維持時間反而更持久。除了放化療,近期科學家還發(fā)現(xiàn)不少靶向藥的使用,也會改變腫瘤表面PD-L1等免疫分子的表達,從而讓一部分一開始不適合PD-1抑制劑治療的病友,變得適合接受PD-1抑制劑治療。近期,日本Kazuhiko Nakagawa教授分析了138例接受EGFR靶向藥治療前后的肺癌患者穿刺標本,結果發(fā)現(xiàn):
  • EGFR靶向藥治療前,PD-L1強陽性患者只占14%;EGFR靶向藥治療后,PD-L1表達強陽性的患者比例升高到了28%,足足升高了1倍。同時,CD73的表達也明顯升高了。

  • EGFR靶向藥治療后,患者的腫瘤突變負荷TMB也有所升高,從平均3.3個突變升高到了4.1個突變。

這群EGFR靶向治療失敗的患者,后續(xù)接受PD-1抑制劑治療的話,PD-L1陽性的患者生存期明顯更長(7.1個月對比1.7個月),更重要的是:

有5個一開始PD-L1表達陰性被認為不適合接受PD-1抗體治療的患者,接受EGFR靶向藥處理后變成了PD-L1陽性的患者,接受了PD-1抗體治療,這5個患者都有臨床獲益,其中2個患者療效維持時間已經(jīng)超過半年。

所以說,我們不能以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問題,“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一開始由于PD-L1表達陰性等原因不適合接受PD-1抑制劑治療的患者,中間經(jīng)歷放療、化療、靶向藥等傳統(tǒng)治療處理以后,后續(xù)應該積極再次穿刺活檢或者抽血檢測,重新評價患者是否適合接受PD-1抑制劑。下圖展示了其中一位患者,治療前(上面一行)和EGFR靶向藥治療后(下面一行)腫瘤組織中PD-L1表達明顯升高、CD73表達明顯升高的情況。3單藥PD-1不適合不代表PD-1聯(lián)合治療也不適合這方面的例子實在太多了。對于PD-L1陰性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單藥PD-1抗體的療效還不如化療,但是PD-1抗體聯(lián)合化療的療效就比單純化療明顯更好,因此也已經(jīng)成為國內外指南推薦,國內外藥監(jiān)局正式批準的新的最佳方案。再比如單藥PD-1抗體治療晚期卵巢癌,有效率徘徊在10%左右。不過,近期一項II期臨床試驗顯示,PD-1抗體O藥聯(lián)合CTLA-4抗體Y藥,治療晚期卵巢癌,有效率高達36%。對于部分其他標準化療失敗的患者而言,雙免疫治療,也算是一種可選的方案了。
參考文獻:[1]. PemetrexedEnhances Membrane PD-L1 Expression and Potentiates 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by Anti-PD-L1 Antibody Therapy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Cancers 2020, 12, 666;doi:10.3390/cancers12030666[2]. Impactof EGFR-TKI Treatment on the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in EGFRMutation-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ClinCancer Res. 2020;26(8):2037-2046[3]. RandomizedPhase II Trial of Nivolumab Versus Nivolumab and Ipilimumab for Recurrent orPersistent Ovarian Cancer: An NRG Oncology Study.JClin Oncol. 2020 Apr 10:JCO1902059.

轉載注明出處:http://www.skh9.com.cn/yangshengchangshi/view-180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