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病歷資料
患者男,58歲,因慢性進行性吞咽困難而致體重減輕,既往有擴張型心肌病、高血壓、腦中風、糖尿病史,下肢存在動脈病變,曾因急性胰腺炎發作而行胰腺切除術。
患者長期吸煙,平均5支/天;愛飲紅酒,平均8杯/天。
患者服用的處方藥有阿司匹林、依那普利、埃索美拉唑和甘精胰島素。
吞咽困難的癥狀始發于1年前,伴隨疲勞感,進行性肌無力,無肌痛。
之后,吞咽困難進行性加重,患者在近6個月內體重減輕了5公斤。
體格檢查發現,患者存在針對固體食物的吞咽困難,無腹痛,無惡心或嘔吐。
風濕病檢查顯示輕度近端肌肉無力,無肌痛、關節痛或關節腫脹。患者的前臂、大腿、背部和腹部均有皮下硬結的擴散(圖A)。
圖A
該患者無淋巴結腫大或器官腫大。
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血紅蛋白為11.9 g / dL,白細胞計數為11.03 g / L,血小板為367 g / L。
腎功能正常;肝功能測試顯示,天冬氨酸轉氨酶上升至 2.5 N,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正常,γ-谷氨酰轉移酶上升至 2.6N,堿性磷酸酶正常。
C反應蛋白升高至25 mg / L,凝血功能指標和鈣磷水平正常。
肌酸磷酸激酶升高至822 UI / L(參考值:158 UI / L),乳酸脫氫酶升高至500 UI / L(參考值:220 UI / L)。
鐵蛋白水平為338ng / mL(參考值:275 ng / mL),白蛋白水平為28 g / L(參考值: 35g / L)。
傳染病(包括HIV、乙型肝炎、丙型肝炎、Epstein-Barr病毒和巨細胞病毒)篩查結果均為陰性。
免疫學檢查(抗核抗體、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抗RNA聚合酶III)結果也為陰性。毛細血管鏡檢查結果提示,右手毛細血管擴張。
消化內鏡檢查顯示無狹窄,活檢標本無異常(圖B)。
圖B
食管測壓提示括約肌功能無異常,全身CT掃描發現全身多處鈣化,食管黏膜的鈣化最顯著(圖C)。
圖C
由于肌肉無力,患者進行了肌電圖檢查,結果顯示肌源性損傷,輕度神經病變,腿部磁共振成像顯示雙側股外側肌高強度信號(圖D)。
圖D
此時,一免疫學測試證實了診斷,這個診斷會是什么,你能想到嗎?
答案揭曉
正確診斷:抗核基質蛋白2抗體陽性皮肌炎。
患者接受了肌炎相關自身抗體檢測,結果發現,抗核基質蛋白2(抗NXP2)為陽性。
總結與討論
抗NXP2皮肌炎是一種少見的炎性疾病,和其他皮肌炎一樣,患者常訴肌肉無力,并表現出特定的皮膚癥狀。
抗NXP2皮肌炎的特征是全身的軟組織發生鈣化,也被稱為皮膚鈣質沉著癥。
根據臨床表現、肌酸磷酸激酶升高情況、影像學檢查和免疫學檢查結果(須發現抗NXP2抗體)能夠確定診斷。
肌肉活檢表現出皮肌炎的常見模式。
肌炎的消化系統受累癥狀主要表現為與胃腸蠕動異常有關的癥狀,比如吞咽困難。
此外,還可能出現慢性腸道假性梗阻、吸收不良或消化道血管炎。對于表現出吞咽困難的肌炎患者,應考慮進行內鏡檢查、影像學檢查和食管測壓。
這是一例由于食管粘膜發生鈣化而致吞咽困難的病例。
治療藥物主要是皮質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甲氨蝶呤、硫唑嘌呤、霉酚酸酯)。
在危及生命的情況下(包括吸氣肌無力導致的吞咽困難和/或呼吸困難),可以為患者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
肌炎表現出的皮膚異常以及可見于毛細血管鏡下的巨大毛細血管,與系統硬皮病相一致。
部分系統硬皮病患者能表現出CREST綜合征,即鈣質沉著(Calcinosis, C)、雷諾現象(Raynaud's syndrome,R)、食道運動功能障礙(Esophageal dysmotility,E)、指端硬化(Sclerodactyly,S)、毛細血管擴張(Telangiectasis,T)。
但肌炎更顯著的特征是肌酸磷酸激酶升高,MRI上的肌肉信號異常,且肌電圖上顯示肌源性損傷,同時,雷諾現象為陰性,抗著絲粒抗體(anti-centromere antibodies,ACA)也為陰性。
廣泛性表皮鈣沉著癥是一種少見疾病,主要見于合并鈣和/或磷水平升高,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和結締組織疾病(要是全身性硬化癥,然后是皮肌炎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終末期腎衰竭患者(圖C)。
在此病例中,患者使用了類固醇藥物,并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鈣通道阻滯劑、秋水仙堿和雙膦酸鹽后,吞咽困難得到了改善。
參考文獻:Razanamahery Jerome, Humbert Sebastien,Magy-Bertrand Nadine.An Unusual Cause of Dysphagia.Gastroenterology.2020 , 158 ( 6 ):e3-e5.
點擊“閱讀原文”,檢索更多文章。
